橄欖苦嚼方知味
文/漁樵
橄欖苦嚼方知味,好書甚讀始傳神。
讀書不求甚解的結果,就是「一知半解」;聽話不專心,斷章取義,成了「有聽沒有懂」;學藝中途而廢,半生不熟,變成「半桶師」。
「淺嚐輒止」是學習的障礙。必須下苦功,把主客觀條件,有機地結合起來,由淺入深地不斷重複演練熟記,才得以嫻熟地掌握一門絕技或學問。
戰國時代「列子」書裡,寫到「薛譚學謳」,闡釋學習技藝之道,鞭撻淺嚐輒止的態度,告誡後世人。
「薛譚」拜師「秦青」學唱戲,還未學得師父真傳,就自以為非常了不起,於是向老師拜別辭歸。
做師父的「秦青」,費盡口舌想留住「薛譚」繼續學藝,可是薛譚去意甚堅。終於,同學們在為薛譚餞行時,邀請老師引吭高唱一曲「聲震林木,響遏行雲」的悲歌,使得弟子幡然悔悟,自慚形穢,跪求老師繼續收留,痛下決心習藝。
社會上多的是小有成就,就沾沾自喜的人。這種人很容易自我滿足,所謂「鼓空聲高,人狂話大」,目空一切,不可一世。可是,骨子裡卻是標準的空心大老官。
類似「薛譚」這種人,也到處都可見,學得一些皮毛,就自以為有了通天本領,急急忙忙要「出師」,下山行道。一直到聽過老師高歌一,才驚覺原來是「一丈差九尺」。
在「列子」這篇文章裡,沒有直接嘲諷薛譚的自命不凡,也沒有觸及「學無止境」的老生常談。但是,對「淺嚐輒止」的學習態度,卻是一鞭一條痕,一摑一掌血。
文/漁樵
橄欖苦嚼方知味,好書甚讀始傳神。
讀書不求甚解的結果,就是「一知半解」;聽話不專心,斷章取義,成了「有聽沒有懂」;學藝中途而廢,半生不熟,變成「半桶師」。
「淺嚐輒止」是學習的障礙。必須下苦功,把主客觀條件,有機地結合起來,由淺入深地不斷重複演練熟記,才得以嫻熟地掌握一門絕技或學問。
戰國時代「列子」書裡,寫到「薛譚學謳」,闡釋學習技藝之道,鞭撻淺嚐輒止的態度,告誡後世人。
「薛譚」拜師「秦青」學唱戲,還未學得師父真傳,就自以為非常了不起,於是向老師拜別辭歸。
做師父的「秦青」,費盡口舌想留住「薛譚」繼續學藝,可是薛譚去意甚堅。終於,同學們在為薛譚餞行時,邀請老師引吭高唱一曲「聲震林木,響遏行雲」的悲歌,使得弟子幡然悔悟,自慚形穢,跪求老師繼續收留,痛下決心習藝。
社會上多的是小有成就,就沾沾自喜的人。這種人很容易自我滿足,所謂「鼓空聲高,人狂話大」,目空一切,不可一世。可是,骨子裡卻是標準的空心大老官。
類似「薛譚」這種人,也到處都可見,學得一些皮毛,就自以為有了通天本領,急急忙忙要「出師」,下山行道。一直到聽過老師高歌一,才驚覺原來是「一丈差九尺」。
在「列子」這篇文章裡,沒有直接嘲諷薛譚的自命不凡,也沒有觸及「學無止境」的老生常談。但是,對「淺嚐輒止」的學習態度,卻是一鞭一條痕,一摑一掌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