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統日報有限公司. 地址:花蓮縣花蓮市和平路336號1樓之1 電話:038356141-3 hualien.info@gmail.com

政治

焦點、府會、民代、鄉市鎮、廣場

綜合

社會、一般、工商、生活、廣場

美食

餐廳、小吃、飲品、特產

生活

百貨、美容、旅遊、休閒

2015年4月3日 星期五

老灰驢揠苗助長

老灰驢揠苗助長

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,「莊子」就描述過類似情形:
  「舜帝」治理的天下,民心互相競爭,孕婦十個月生小孩,嬰兒五個月就會講話,不等到成為兒童,就開始區分人我,人開始有短命的......。
  以前在位者治理天下,雖說治理,實則弊亂可大了。他們的心智,上而掩蔽日月的光輝,下則破壞山川的精華,中而拂逆四時的運行。
  莊子的意思,恰與孟子的「揠苗助長」相呼應。
  有人把傳統教育者稱為「老灰驢」,他們的教育目標是:把許多大人們的觀點與思維,強要灌輸給小孩。我門不能武斷老灰驢的教育方式對或錯,但我們以為這種教育方式違反自然律則,而且每一步都違反。
  按照自然律則,不管身體上、心智上、情感上,人類被設計成童年階段長,青春期短,然後是成年、老年。成人是人生的精華期,是自立自強的獨立個體。可是,我們現在見到的兒童,他們的童年期縮短了,緊接著是延長而不成熟的青春期,成年沒有成就感,老年人孤獨落寞。
  過早把不恰當的訊息強灌給孩子,結果導致小孩面對自己無能為力的問題,反而停滯不前。
  老灰驢視童年為享受社會資源的「浪費期」,於是用更快的速率,給出更多的訊息。兒童越早入學越好,給他們一大堆功課,剝奪他們的遊戲時間、創造力和潛能,或者把他們插入電腦以及補習機器哩,然後拿鞭子督促,塑造他們父母所想要的那一型。這種老灰驢的教育方式,無異是在鞭打兒童,孩子發展出的問題也更多;孩子的問題越多,更多的老灰驢也就更堅持。

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

起心動念求創見

起心動念求創見

黃帝的妃子「嫘祖」無意中聽到宮人抱怨,說是有不少小蟲正在啃食桑葉,讓整棵樹的葉子被啃得支離破碎,慘不忍睹。嫘祖走出去看究竟是怎麼回事,結果看到小蟲正在吐絲結繭,而那些絲在陽光日照下,特別顯得銀白晶亮而且柔韌有彈性。她心想:如果將蠶絲拿來作為織衣材料,一定很不錯。結果,嫘祖的觀察與實驗,變成世界上最珍貴的天然纖維。
  西元1590年代,德國的一位小孩,不經意地撿拾眼鏡行丟棄的鏡片拿來當玩具。當他把玩鏡片,將鏡片對著另一鏡片去觀看遠物時,赫然發現遠處的東西竟然就拉近了好幾倍,於是這個遊戲廣泛被孩童流行。德國的天文學家「伽利略」依據這個原理,發明了望遠鏡,成為科學家的有力工具。
  固然大丈夫只走正道大路,可是,大路邊的小徑,有時候也無妨進去探索。也許,你會發現小徑通幽,直抵桃花源,也可能感嘆別有洞天。也說不定,採取這個捷徑,能夠少走很長冤枉路,提前到達想去的地方。
  許多發明、知識、成就的主要助力,均得自於類似兒童般的新鮮與好奇心。他們藉著觀察與獨到見解的創意,而不是被禁錮於「可能」、「不可能」、「好或壞」、「對或錯」的心態,終於使人類文明日新月異。
  假如有一隻熊吃得太脹,卡在你家門口。那麼,你可以用牠抬起的前腳掛衣服或其他東西,然後由後門進出。
  台東的八十歲老阿嬤,捕捉到一條兩公尺的南蛇當寵物,據說這是她有記錄以來捉到的168條蛇。每次看到蛇,她就興起捕抓的好奇心動念。

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

民之所惡而避之

民之所惡而避之

某個村莊的窄巷中,有家門口拴著一匹高大的駿馬。任何路過的行人,都會被馬後腿踢傷。沒多久,一群村人賭聚在窄道中,大家議論紛紛,討論該如何才能安全躲過這匹惡馬。
  討論好久好久,也提不出個所以然來。突然間,有個托缽化緣的老和尚經過此巷,眾人紛指法師一定是智者,也許山人會有妙計。
  群眾熱切期盼有好戲可看。只見老和尚走到角落,看看馬,一句話也沒說,轉個身走開了,往另外一條街走去。
  老和尚必然是從禪學中,體悟到「水」的特性。老和尚掉頭走人,出乎大家意料,卻沒有人察覺出他的「無為」做法。
  當河水遇到大石擋道,河水不會一直想盡辦法要推走大石頭,或與巨石頑強對抗,而是繞過石頭,順流而下。
  老和尚不跟馬過意不去,而是另擇他途,走另外一條街迂迴通過。可是,那麼簡單的事,為什麼那些村民卻沒想到過呢?
  問題明顯地出在這哩,大家都只知「物理環境特性」,而不知如何適應環境。「巷窄」、「馬大」是物理環境特性,眾人只知「雙方交戰」,試圖硬闖通過。只有老和尚識時務為俊傑,他深知要與駿馬角力通過,根本吃力不討好,說不定挨上馬後腿生死難料。
  老和尚之所以成為智者,是因為他懂得「順應環境」。
  為政者,必須以「主流民意」為依歸,以民之所好而施之,以民之所惡而避之。如此一來,不會官民交戰;繞過阻力之後,暢行無阻。這個小道理,有一點點小聰明的人都懂。

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

民之所惡而避之

民之所惡而避之

某個村莊的窄巷中,有家門口拴著一匹高大的駿馬。任何路過的行人,都會被馬後腿踢傷。沒多久,一群村人賭聚在窄道中,大家議論紛紛,討論該如何才能安全躲過這匹惡馬。
  討論好久好久,也提不出個所以然來。突然間,有個托缽化緣的老和尚經過此巷,眾人紛指法師一定是智者,也許山人會有妙計。
  群眾熱切期盼有好戲可看。只見老和尚走到角落,看看馬,一句話也沒說,轉個身走開了,往另外一條街走去。
  老和尚必然是從禪學中,體悟到「水」的特性。老和尚掉頭走人,出乎大家意料,卻沒有人察覺出他的「無為」做法。
  當河水遇到大石擋道,河水不會一直想盡辦法要推走大石頭,或與巨石頑強對抗,而是繞過石頭,順流而下。
  老和尚不跟馬過意不去,而是另擇他途,走另外一條街迂迴通過。可是,那麼簡單的事,為什麼那些村民卻沒想到過呢?
  問題明顯地出在這哩,大家都只知「物理環境特性」,而不知如何適應環境。「巷窄」、「馬大」是物理環境特性,眾人只知「雙方交戰」,試圖硬闖通過。只有老和尚識時務為俊傑,他深知要與駿馬角力通過,根本吃力不討好,說不定挨上馬後腿生死難料。
  老和尚之所以成為智者,是因為他懂得「順應環境」。
  為政者,必須以「主流民意」為依歸,以民之所好而施之,以民之所惡而避之。如此一來,不會官民交戰;繞過阻力之後,暢行無阻。這個小道理,有一點點小聰明的人都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