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醜露乖 原形畢露
文/漁樵
「附庸風雅」這四個字的意義,根本不是很風雅。它是說:攀附雅人、雅士或冒充風雅之士。說得再白一點就是:不懂裝懂,出醜露乖;假高尚,貽笑大方。
明代江盈科手著「雪濤諧史」書裡,提到一位「中貴者」對身穿「青衿衣」的士子講課的「附庸風雅」笑話。
「中貴」是宦官中的尊者,明代中期以後,受寵幸的宦官權勢極盛。因當時社會仍視科舉為入仕正途,讀書是本事,有了權勢,更要裝出「高人一等」的樣子,以博取好感。
這位「中貴者」奉命到某地駐紮,「亦謁廟、行香、講書」。這個「亦」字用得妙,說明他原本不是幹這一類事的料,「也跟著」做模做樣去視察廟宇,甚至到學校對學生上課。
學生正在看「孟子.梁惠王上」其中的「牽牛而過堂下」一節,中貴一上講堂,就問學生說:「牽牛人姓甚名誰?」這一問便露了餡,可見他根本沒讀過。調皮的學生故意捉弄他答說:「就是那下面的王見之。」眾學生哄堂大笑。因為學生「把大王看到」一詞作為牽牛人的名字「王見之」,可是中貴卻渾然不知,竟然發出感嘆褒獎那位學生說:「好生員,博雅乃爾。」稱讚他「博學」。學生們聽了,忍不住抱著肚子又笑得東倒西歪。
這正如演一幕喜劇,甲在捉弄乙,乙卻信以為真,不但一本正經地洗耳恭聽,還連連點頭稱謝。
古語說:「言看諄諄,聽者渺渺。」這裡正相反,是「言者渺渺,聽者諄諄。」中貴的「諄諄」,不再是「誠懇」的樣子,而是「反應遲鈍」。
明朝這類宦官亂政,國政豈不衰。現在,不管中央或地方官員,喜於揣摩上意而得寵者,千萬當心不要附庸風雅,否則洩底露餡,難看死囉。
2010年2月14日 星期日
出醜露乖 原形畢露
晚上9:16
0 comments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