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愚困智 以駑對駟
諜對諜,以智鬥智,這是「相對理論」,是常人所運用;但是,這未必是正確的方法。
宋太祖時期,南唐廣陵人徐鉉、徐鍇兄弟,以及鍾陵人徐熙,號稱「江南三徐」,學識淵博,通今博古,名聲卓越。
其中以徐鉉的聲望最高。有一年,江南派徐鉉進京納貢,照例朝廷要派官員去做押伴使,陪他入宮。可是,滿朝文武都因為擔心自己的辯才不如徐鉉,怕會相形見絀,出醜露乖,自損官威,個個噤若寒蟬。宰相趙普正為此傷透腦筋,只好向宋太祖請示指派人選。
宋太祖當場並未做出決定,令宦官宣殿前司聽旨,要他寫出十個不識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送呈。
隨後,宦官將名單呈閱宋太祖,太祖也不仔細過目,拿起御筆,隨便一揮就點出一個人來。在朝官員莫不大吃一驚,但沒有人膽敢再請示。
被點為押伴使的那個人,即刻動身迎接。結果,一路上徐鉉口若懸河,意見特別多;但殿中侍者卻只是目瞪口呆,像鴨子聽雷一樣。徐鉉自言自語,自討沒趣,英雄無用武之地。
要制伏智慧的對手,有時不必用對等的智慧去應對。「以愚困智」是一種減少內耗的最好方法。越是聰明的人,越會互相攀比,勾心鬥角,最終是你死我活,兩敗俱傷。
道家思想的辯證思維,闡明「相反的兩極,到某種程度便相互接近轉化。」大智若愚,大拙若巧,智與愚的轉化,當事人最清楚。有人濫竽充數;有些人「道不行,乘桴浮」;也有些人不露圭白;卻也有人喙長三尺;更有些人狗尾續貂,只要面子卻不要臉。
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
以愚困智 以駑對駟
晚上9:26
0 comments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