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

人類在群體中的惰性

人類在群體中的惰性

法國的一位工程師,曾經設計了一個引人深思的「拉繩試驗」,用以說明人類在群體生活中隱藏的惰性。
  這個試驗的道具是一根繩索。被試驗者分成一人組、二人組、三人組及八人組。要求各組的試驗者使盡全力去拉繩,工程師則用靈敏度很高的測力器,分別測量其拉力。
  一般人普遍認為:幾個人拉同一根繩子的合力,應該是每一個人拉力的總合;但是,結果卻不是這樣!
  試驗推知的結果是這樣的:二人組的拉力,只有單獨拉繩時兩人拉力總合的95%;三人組是三個個體的拉力總合的75%;而八人組卻只有總合拉力的49%而已。
  這項數據一經被提出來,莫不令人大吃一驚。
  「拉繩試驗」中所出現理應是1+1=2的情況,背道而馳,也證明了一個事實:明擺著是有人偷懶,暗藏實力,沒有竭盡全力。這似乎也說明人類有與生俱來的「惰性」及「依賴性」。
  單槍匹馬地獨立操作,必竭盡全力;一旦有了多人參與,就把責任悄然分解到其他人的身上。而且,群體的人越多,真正使出的力就越少。
  社會心理學研究認為:這是集體工作時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,並將這種現象概括稱之為「社會浪費」。
  「人盡其才」與「人盡其力」,主要在激發人類的潛能,而激發的方法不外是刺激與鼓勵。
  「責任」越具體、「賞罰」越明確,人的潛力發揮得越充分。耍滑頭的人越少;偷雞摸狗、得過且過的人也越得到警惕,那麼,「社會浪費」的現象就越能得到改善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