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灰驢揠苗助長
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,「莊子」就描述過類似情形:
「舜帝」治理的天下,民心互相競爭,孕婦十個月生小孩,嬰兒五個月就會講話,不等到成為兒童,就開始區分人我,人開始有短命的......。
以前在位者治理天下,雖說治理,實則弊亂可大了。他們的心智,上而掩蔽日月的光輝,下則破壞山川的精華,中而拂逆四時的運行。
莊子的意思,恰與孟子的「揠苗助長」相呼應。
有人把傳統教育者稱為「老灰驢」,他們的教育目標是:把許多大人們的觀點與思維,強要灌輸給小孩。我門不能武斷老灰驢的教育方式對或錯,但我們以為這種教育方式違反自然律則,而且每一步都違反。
按照自然律則,不管身體上、心智上、情感上,人類被設計成童年階段長,青春期短,然後是成年、老年。成人是人生的精華期,是自立自強的獨立個體。可是,我們現在見到的兒童,他們的童年期縮短了,緊接著是延長而不成熟的青春期,成年沒有成就感,老年人孤獨落寞。
過早把不恰當的訊息強灌給孩子,結果導致小孩面對自己無能為力的問題,反而停滯不前。
老灰驢視童年為享受社會資源的「浪費期」,於是用更快的速率,給出更多的訊息。兒童越早入學越好,給他們一大堆功課,剝奪他們的遊戲時間、創造力和潛能,或者把他們插入電腦以及補習機器哩,然後拿鞭子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