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統日報有限公司. 地址:花蓮縣花蓮市和平路336號1樓之1 電話:038356141-3 hualien.info@gmail.com

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

轉移論題 借石反砸

轉移論題 借石反砸 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風雲人物,機警過人,也很有個性,口才便給。   五○年代,周恩來擔任中共總理時,一位美國記者去訪問他,看到他桌上有一支「派克」鋼筆,便以數落的口氣說:「請問總理閣下,你們堂堂中國人,為什麼還用我國的這種名筆呢?」   此問刁在譏諷,周恩來心裡非常清楚。但是,周恩來不動聲色,只是嘆了一口氣,風趣地說:「唉!談起這支筆,說來就話長了。」他接著說:「這是一位朝鮮好朋友的抗美戰利品,當成禮物送給我。我無功不受祿,婉拒之。可是,那位朋友堅持,他還說這只是個紀念品。我覺得很有意義,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。」   那位美國記者自認機伶,聽了周恩來的說話,竟如鯁在喉,目瞪口呆,在周恩來機智巧妙的回答中自討沒趣。   還有一次,周恩來會見泰國總理「克立」。克立帶著神秘的笑容問道:「早幾年,貴國人民都配戴毛澤東的像章,而閣下一直都配戴寫著『為人民服務』的胸章,即便是最熱愛毛主席的時候也是如此。而現在大家都不戴像章了,為什麼你還戴呢?而且,你的胸章還換成領袖的像章?」   這一連串問題,表面上是寒暄聊天;可是,難就難在當時的政治氛圍太敏感。   周恩來很難正面回答,可是不答又不禮貌,無法迴避。   只見周恩來展眉一笑:「看來克立總理格下對我國的領袖像章很有興...

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

寡欲虛懷 無為隨遇-冷 眼 旁 觀

寡欲虛懷 無為隨遇 周朝大哲的道教始祖「老子」李耳,在臨終前最後一次與他的學生辯論真理。   老子:「我嘴裡的牙齒是不是還剩幾顆?」   學生:「一顆也沒有了。」   老子:「哦!那我的舌頭還在嗎?」   學生:「老師,你的舌頭倒是完好如初。」   老子:「牙齒剛硬卻掉落,而舌頭柔軟反而還存在,這是什麼道理啊?」   學生:「那是因為牙齒嚼物過累,一生用場太多,所以是磨損而亡。」   老子搖搖頭,表示不同意學生的說法。   另一位學生:「那麼一定是老師沒有好好保養牙齒,以至於得了牙周病,所以牙齒才掉光。」   老子還是搖搖頭,死不認帳。   眾生:「老師,我們真的猜不出來,這到底是什麼道理啊?」   老子終於莞爾笑道:「你們都要記住:剛強者死之途,柔弱者活之微;寡欲虛懷,無為隨遇;逢強韌取,遇剛柔克,這些都是你們要學的道理。」接著又說:「水性至柔,而剛強者必腐;水能長存,柔能克剛。」   老子在臨終之際,以硬的牙齒,去對比軟的舌頭,來跟學生闡釋:「寡欲虛懷,無為隨遇;逢強韌取,遇剛柔克。」的為人處世道理,讓他的學生刻骨銘心。   韓國女總統朴槿惠垮台,因為她不知「寡欲虛懷」。而台灣的女總統蔡英文,也不懂「無為隨遇」的道理,放任顧立雄、段宜康、柯建銘、賀陳旦等佞臣胡作非為,已失民心...

名人與凡人的差別

名人與凡人的差別 並不是有名、有姓的人通通叫「名人」。字典上說:「名人」就是「有名望的人」。可是,「名望」有好的,也有壞的。所以,「名人」未必都是有道德學問、熱心公益、對社會有良好貢獻的人。其實,大家都知道,名不副實的假聖人,充斥市井。   「凡人」也不是人人平庸之輩的凡夫俗子,他們奉公守法、各盡本分、不貪贓枉法、不偷機取巧、不傷風敗俗。甚至他們比一些「名人」更值得尊敬。   可是,網路卻這麼說:   名人用過的東西叫文物;凡人用過的東西叫廢物。   名人的年齡大了叫張老李老;凡人高齡則叫老張老李。   名人發牢騷叫憂國憂民;凡人發牢騷叫杞人憂天。   名人外出叫考察;凡人外出叫玩耍。   名人的婚外情叫風流韻事;凡人的婚外情叫傷風敗俗。   名人酗酒叫豪飲;凡人酗酒叫貪杯。   名人沉迷娛樂叫享受生活;凡人沉迷娛樂叫虛度光陰。   名人守舊叫發揚傳統;凡人守舊叫食古不化的老頑固。   名人發脾氣叫有魄力;凡人發脾氣叫沒修養。   名人耍酷叫有個性;凡人耍酷叫神經病。   名人做蠢事叫佳話;凡人做蠢事叫犯傻。   名人放屁是生理現象;凡人放屁是沒禮貌。   名人戴勞力士是金錶;凡人戴金錶是鍍金。   名人穿白袍是醫生;凡人穿白袍是理髮匠。   名人開舊車是古董;凡人開新車是名人的...

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

馬蠅效應

馬蠅效應 1860年「林肯」當選為美國總統,即任命參議員「沙蒙‧蔡司」為財政部長。   許多人反彈這項人事安排。因為,蔡司這個人狂妄自大,他本來就爭取入主白宮,卻輸給林肯。   林肯對關心他的朋友,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:   在農村長大的朋友,一定知道「馬蠅」這種昆蟲。牠的體型比蒼蠅大一些,產卵於馬體上。   有一次,林肯和他的哥哥意起在肯德基老家用馬匹犁玉米田。林肯吆喝馬,哥哥扶犁。這匹馬很慵懶,犁起田來垂頭喪氣。可是,有些時候牠卻一反常態,忽然在田地裡加快腳步,力大無比,很難駕馭,幾乎讓人跟不上。   休息的時候,林肯發現有一隻很大的馬蠅叮在馬肚上,他隨手就把牠打落在地上。   林肯的哥哥看到這一幕,便問林肯為什麼要打死馬蠅?林肯回答稱不忍心看馬匹被螫咬難受。   不料,林肯的哥哥卻哈哈大笑說:「哎呀!我的寶貝弟弟,正是這傢伙才使馬兒腳步加快呢!」   每當林肯說完這個故事,就很認真地對他的朋友說:「如果,有一隻馬蠅,正叮著想做總統的蔡司,讓他不停地奔走努力,我根本也不會去想打落牠。」   愛唱反調,或有企圖心的人,在組織中都被視為爭議性的人物,往往受排擠,得不到重用,以致漸偏漸遠。   如果遇到伯樂識馬的領導人,以「馬蠅效應」的眼光去激勵他,肯定會為組織帶動...

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

拿破崙的信念

拿破崙的信念 拿破崙絕對不是「天才」型的人物,甚至可以說是一個「笨小孩」。在讀小學時,不論是語文科、社會科,他的成績一塌糊塗。而且,少年的拿破崙十分任性、野蠻。   在他的自傳中,他這樣寫:「我是一個固執、魯莽、不認輸、誰也管不了的孩子。」在家,受害最慘的是他的哥哥,經常被他打趴在地,人還沒起來,他又像惡狼一樣瘋狂地撲過去。不僅如此,拿破崙還襲擊比他大的鄰居小孩。雖然拿破崙瘦小蒼白,卻常讓他的對手不寒而慄。   家裡的人都罵他蠢材,稱他「小惡霸」;可是,在這個遭人白眼的孩子心中,「信念」的力量正悄悄滋長著。他朦朧地意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,而且心中有一種狂妄而任性的想法:「凡是我想要的東西,都要歸我們所有。」   一天天長大,拿破崙慢慢理智起來,也更成熟地關注自己。他常常沉溺於同儕所無從想像的冥思苦想之中,更瘋狂地迷戀各種複雜的算計。等到他驚奇地感覺出自己表現出來的思考力,他終於真正認識了自己。   拿破崙的行動變得果敢而敏捷,富於抗爭搶出頭。他更篤定告訴自己:「我具有最出色的軍事家特質,權力就是我要得到的東西。」   清醒的自我意識一旦形成,便激發出潛力,讓他在成功之路上連戰皆捷。35歲時,他果然登上法皇的寶座。  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股巨大的潛能沒有開發出來。當積極的自我意識形成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