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統日報有限公司. 地址:花蓮縣花蓮市和平路336號1樓之1 電話:038356141-3 hualien.info@gmail.com

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

馬克吐溫的智慧

馬克吐溫的智慧 「湯姆歷險記」是美國幽默大師「馬克吐溫」的名著。馬克吐溫出身清寒,12歲時就到印刷廠當排字工人。   有一天,他經過一家餐廳,聞到陣陣飄香,垂涎欲滴,只好站在門外看著菜單價目表嘆氣。此時,突然一隻狗走近,先是嗅他的鞋子,然後在他腳邊溫馴地蹲下。馬克吐溫喜歡狗,發現這是純種獵狗,身上乾淨,也很健康,不禁同情牠何以也落得流浪街頭的命運!   這隻獵狗黏上馬克吐溫,亦步亦趨跟在他後面走。路上遇到一位軍官,他誤以為馬克吐溫是狗的主人,對狗欣賞極了,出價三塊錢要買下牠。馬克吐溫心想,反正是流浪狗,就點頭答應,軍官高興地帶著狗進入那家餐廳。   過了不久,在路上遇到一位紳仕,他臉色緊張問馬克:「先生,請問你有沒有看見一隻白色獵犬?」馬克吐溫馬上警覺到這個人是那隻獵狗的主人,自己擅自作主把牠給賣了,這下該怎麼辦才好?後來,他心生一計,對紳仕說:「如果你給我三元,我保證幫你把狗找回來。」   馬克吐溫在取得紳仕的同意後,就走進餐廳。見軍官正在用餐,馬上掏出身上那三塊錢給軍官誠懇地說:「真是對不起,我剛才想了一想,覺得實在捨不得讓這隻狗離開我,我想還你錢,讓我把狗帶回家。」   軍官見馬克吐溫真情流露,也不忍橫刀奪愛,於是收下那三塊錢。馬克吐溫便把狗帶回去給紳仕,賺了三塊錢的謝禮。...

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

外來和尚會唸經-冷 眼 旁 觀

外來和尚會唸經 台灣俚語說:「本地媽祖興外庒」,非常有意思。   「本地媽祖」要怎麼興旺會與別地來的「外庒」香客扯上關係呢?   「媽祖」是台灣人信奉最多的神,幾乎每個地方都有拜媽祖的廟宇。福建莆田的漁村女孩「林默娘」,她升天後變成「航海女神」,台灣臨海的鄉鎮村落,幾乎都有大大小小的媽祖廟。   但是,持平而言,台中大甲、彰化鹿港、雲林北港、嘉義新港等著名媽祖廟,每天去參拜的人,到底是本地人多?還是來自全台各地的「外庒人」多?   事實上,台灣鄉下有很多媽祖廟,香火並不鼎盛,有的甚至門可羅雀,外觀破落。   廟要出名,最重要的是靠「顯靈」來打知名度。顯靈越生動,故事越感動人,「名氣」就越大。大眾傳播的「廣告」,成為廟宇興衰的關鍵。   不少「本地媽祖」編不出故事,再加上一般人「近廟欺神」的崇外心理,認為「沒有什麼」,所以導致名氣不大。   要搞大名氣,「神話」缺不了。一旦「神話」活靈活現,再遠的外地人都蜂擁而至。因此說:本地媽祖,靠外庒人。   中國人說「外來的和尚會唸經」;外國人也說「近侍眼中無英雄」。僕人對「英雄主人」的了解最清楚,眼中的英雄,在長時間的觀察下,成了「也沒什麼」的凡人。只有「外庒人」才會對「英雄主人」捧為「偶像」。常聽同一個人講經說道,怎敵得住「外來和尚」唸幾...

木槿花的感人故事

木槿花的感人故事 「木槿花」是網路上的一篇感人文章。   作者5歲那年,右腿忽然青腫,痛得成天哭喊,於是媽媽背他去找街上的廖中醫。老中醫診視後,責怪他母親:「再來晚兩天,右腿就廢了。這是骨髓炎,嚴重了就得截肢。」   母親不敢出聲,眼眶卻紅了。因為自從父親去世後,她終日為三餐發愁,哪有錢治病?母親擔心地向醫生詢問病情,在得到醫生的肯定答覆後,臉色一開始晴朗,片刻後又一臉陰雲。廖中醫敷完草藥,又交給母親兩帖中藥,交代兩天後回診換藥。母親顫抖問醫生要付多少藥費?醫生說5塊錢。母親的臉紅了,她身上根本沒那麼多的錢。於是回家後,她揣著八個雞蛋去廖中醫家。那時的雞蛋很便宜,幾分錢可買一個。可是,醫生不肯收,母親鼻子一酸,眼淚就掉下來。醫生的眼睛也濕了,安慰她:「好!蛋我收下。錢的事,不必再提。」看了幾次腿,欠醫生28塊藥費。   再去看廖醫生,母親帶上家裡唯一的母雞。醫生當然不肯收,讓母親哽咽哀求。醫生拗不過:「好!就算我買妳的,10塊錢好嗎?」說完便硬塞錢給母親,她哪會收?而且那時一隻雞也不過只值4塊5塊。但回到家後,母親發現中藥紙包裡有10塊錢。當晚母親又去中醫家,從門縫中塞進10塊錢。   兩天後,母親不敢帶我再去換藥,在家默默流淚。不料,廖醫生找上門來。談話間他驚喜發現院子裡的木槿...

2017年5月9日 星期二

李白斗酒詩百篇

李白斗酒詩百篇 唐朝大詩人「李白」,人稱「詩仙」。   「李白斗酒詩百篇,長安市上酒家眠。天子呼來不上船,自稱臣是酒中仙。」從這首詩來看,讓我們知道:李白是靠酒助興才有寫詩的靈感;而且,李白的「斗酒」酒量一定很了不起。   問題是:李白喝的是什麼酒?是高粱酒?米酒?白蘭地?威斯忌?啤酒?葡萄酒?他的「斗酒」酒量又是多厲害呢?   據考證:在唐朝,白酒還沒真正風行。在當時,中國酒以生長黴菌為主要微生物的「酒麴」為糖化發酵劑,複式發酵,半固態發酵為特徵。所以,早期的酒在釀製方法和口感上更接近於今天的「黃酒」。目前流型的白酒釀製技術到元朝才逐漸形成。一直到明清,白酒才開始取代黃酒。   也就是說:黃酒的酒精濃度低,對腸胃的刺激不如白酒,因此,黃酒可以大碗喝,比較不容易醉。   至於「斗酒」又是多少量?到底喝下的酒有多少?   根據古代的容量標準來換算:1斗等於12市斤;1市斤等於現在的半公斤。所以,「斗酒」相當於6公斤。以目前流行的瓶裝啤酒620cc的容量來算,約略等於9罐。   以此觀之,李白的斗酒之量雖然厲害,但我們知道了「斗酒」容量,以及酒精濃度之後,也許會對李白的酒量有新的看法和感受。   無可否認的,李白的「酒興」很高,一看到酒就幾乎會「抓狂」。而且,李白似乎很容易醉,「黃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