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統日報有限公司. 地址:花蓮縣花蓮市和平路336號1樓之1 電話:038356141-3 hualien.info@gmail.com

政治

焦點、府會、民代、鄉市鎮、廣場

綜合

社會、一般、工商、生活、廣場

美食

餐廳、小吃、飲品、特產

生活

百貨、美容、旅遊、休閒

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

不為浮雲遮望眼

不為浮雲遮望眼


  蘇東坡一輩子官運不濟,先是在科舉第二級的「省試」中,原來應該得第一名,卻陰錯陽差變成第二名。等到中了進士,在朝為官,因不滿王安石變法,被下放到湖北的「黃州」鄉下,清苦過日。

  王安石倒台,蘇東坡又被召回京師,因經常與保守派的司馬光起摩擦,再被謫貶到浙江杭州當太守。那段杭州的日子,對東坡先生來說最為愜意。可惜,好景不常,他又被貶到更遠的廣東惠州,當時的嶺南地區還是個蠻荒之地,飲食起居諸多不便。

  更有甚者,好人被人欺,好馬眾人騎,一個年以六十三歲的老人家,連路都快走不穩,竟又被流放到一個遠得不能再遠的地方,那就是儋州。這個地方是要經過飄洋過海才到得了的「海南島」,況且不是在人口聚集的北部,而是在島的中部,一個鳥不拉屎、龜不生蛋的偏荒。沒有官舍可住,經常缺衣食,但詩人總是隨遇而安,不改其樂。蘇東坡常常在兒子「蘇過」的攙扶下,到海邊漫步,觀賞落日和在晚霞中迎風搖曳的椰樹。

  也就是六十三歲那年,蘇東坡在新皇登基時,大赦回到江南,不久病逝於江蘇常州旅次。

  蘇東坡官運多舛,一連被流放異鄉,可以說一生坎坷。可是,也因為他經歷豐富,磨難的日子讓他能寫下大量優秀的感人文學作品。

  蘇東坡擅長書畫,是宋代書法四大家之一,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大文藝家。但是,蘇東坡最被後人懷念的,應該是他的清廉志節,他不是貪官,也不是污吏,而是隨遇而安,安貧樂道的好文人。

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

先付出 後回報

先付出 後回報


  生活中最偉大的法則之一是:付出越多,回報就越多。

  如果有下屬對老板說:「你給我加薪,我會更賣力。」

  或者學生對老師請求:「如果老師這學期給我高分,我保證下學期會更加努力。」

  甚至農夫祈禱上帝:「主啊!要是今年您給我好收成,我發誓明年會加倍辛勤耕種。」

  但是,生活規律並非如此。

  美國西部有一年的夏天,兩位兄弟買來一處舊農園,打算開墾種莊稼。兄弟倆來到農舍後面,看到一台廢棄的抽水幫浦,喜出望外。

  弟弟跑上前去,抓住手柄就猛力按壓,結果是打空的,根本打不出水。這時哥哥告訴他,要他拿旁邊的舊水桶,先去附近裝一些水。水桶裝滿水後,哥哥將水倒入幫浦口,叫弟弟壓把手,果然透過吸力,抽出水來。

  打幫浦抽水的元哩,跟我們的實際生活頗多類似。先要付出,才有回收。

  努力功課,學習認真,才會有好成績。如果要老師先給你好成績,你才要努力學習,就是本末倒置。

  你要得到老板的賞識,幫你加薪升官,先要表現出你的才幹,為老板做出更大的貢獻。沒有任何一位聰明老板,會認為先給你加薪升官,你一定會做出好績效。「重賞之下必有勇夫」,那是在「不得已」的情況之下,所採取的「不得不」權宜措施。

  要中樂透,威力採一夕致富,縱然什麼神都拜求,要是你不先花錢去買彩券,你根本無法去對獎,你說是嗎?

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

踩穩抓牢 突破難關

踩穩抓牢 突破難關


  「神仙打鼓也會錯」,話雖通俗,卻寓意深遠。

  有四個人,不約而同來到一處大山溝,兩年懸崖峭壁,山澗水流湍急,他們必須走過鐵索橋才能到達對岸。

  這四個人當中,一個是視弱的盲人,一個是聾子,另外兩個是正常人。

  當下的景象,澗水湍流,沖擊岩石激起的浪花,發出震耳欲聾的澎湃吼聲,任誰都會怯步。但是,捨棄鐵索橋不走,又別無他策。

  盲人抓住鐵鏈,一步一步慢慢攀附過去。聾子和另外一位正常人也接著小心翼翼安全通過。可是,最後那位正常人就沒那麼幸運,他走在半途上,兩腿發軟,渾身顫抖,最後撐不下去,竟掉進急流中。

  事後,盲人回憶說:我看不見河谷裡的景象,不知道到底水有多急多深,我只是緊緊抓住鐵索,一步一步像平常一樣走過去。

  聾子也說:我聽不到急流的咆哮聲,所以心裡不害怕,我只專心注意向前看,而不向下看,所以也平安過橋。

  而過河的那位正常人心有餘悸地說:想起來真怕人,但是在過橋時,我鎮靜地告訴自己:我過我的橋,我走我的路,心無二意,只注意「踩穩抓牢」就是了。

  想來,那位掉下河的正常人,必然是「耳聰目明」的人。但是,就因為「太正常」,精明反而害了自己,一失足成千古恨。

  履險如夷,泰然自若,把困難看得淡一些,靠的是「定力」。為何麼正常人會失足,而盲聾人反而平安過河谷?回頭細想他們脫險的道理:不看就不可怕,不聽就心不驚,我過我的橋,小心行事,踩穩抓牢,就能突破難關。

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

心轉念 新觀念

心轉念 新觀念


  山不轉路轉,路不轉人轉,人不轉心轉。

  很多人在遭遇困阻的時候,就輕易選擇放棄。其實,並不是他想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,而是很大程度上他的心不轉,產生推託迴避心理。

  「愚公移山」是中國老故事,道理很簡單:「做下去就對了!」

  西洋童話,也有「烏鴉喝水」的寓言,說理比我們更高明。

  那隻烏鴉飛了很久,又是炎陽高照的大熱天,口渴得不得了。牠看見大樹底下有一個瓶罐,裡面有一些水。可是,瓶子高,瓶口小,牠根本喝不著。烏鴉福至心靈,啣起附近的小石頭,一個一個放進瓶子裡。不久,瓶子裡的水,慢慢被小石子擠壓到瓶口來,烏鴉終於喝水解渴。

  無可否認,這隻烏鴉的聰明,相較於移山的愚公,其智慧更被人欣賞。

  在認同烏鴉的同時,我們真該檢視自己。在問題面前,很多人還沒有付出努力,還沒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,便自動卸甲,向問題投降,甘拜下風。

  其實,我們應該多像烏鴉學習。「愚公移山」是老頑固,目標雖正確,方法卻笨拙又吃力。把擋在前面的山,不懂得「山不轉路轉」的道理,原本開個路,繞道而行就可以了,根本費不著「死命」地去達到「使命」,而且又花掉了半輩子的生命。

  方法總比問題多,更何況人類的智慧,遠比烏鴉靈巧多多。

  成功的人找方法,失敗的人找藉口。沒有任何藉口,會把你推向成功的彼岸。

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

無功而返 前功盡棄

無功而返 前功盡棄


  生物科學家曾做過一項十分有趣的實驗:

  體型大的梭魚,把小魚當食物。生物科學家故意把小魚和梭魚放進同一個玻璃水槽裡,發現當梭魚游累了而感到饑餓時,才會吃小魚。當這種行動的習性探求正確後,實驗便進入第二階段。

  這一次的實驗是用一片透明玻璃,將水槽隔離成兩半,一邊放梭魚,另一邊則放小魚,把梭魚和小魚的活動範圍隔開。結果,當梭魚游累了,肚子餓想吃小魚時,會撞碰玻璃隔板而吃不到魚。

  於是,梭魚會一而再,再而三地去攻擊小魚,但始終無法得逞,而撞成滿頭包,無功而返。累到最後,乾脆放棄攻擊行動。

  第三階段的實驗,是悄悄地把那片玻璃隔板抽出,讓梭魚和小魚恢復到以前,自由自在地在水槽裡悠游。

  科學家在這次實驗中驚奇發現到:梭魚肚子饑餓時,明明看到小魚在牠面前游過,竟然沒有去攻擊小魚。科學家認為:可能是梭魚連番數度攻擊不成功,心灰意冷;也可能以為只要去攻擊小魚,就會撞成滿頭包,自討苦吃。

  從這個實驗裡我們可以得到一點啟示:做什麼事遇到困阻,不去瞭解問題所在,而不找方法去解決問題,便輕率放棄前進目標,最終是無功折返,前功盡棄。

  雨不下終年,人不窮一世。苦盡,才更能體會出甘味的美妙。如果缺乏前仆後繼的毅力,無法堅忍到底,堅持以往,遇事就退縮,便一事無成。所以,拿破崙說:「勝利屬於最堅忍的人。」

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

腳比路長 心比天高

腳比路長 心比天高


  「吃苦當作吃補」聽起來好像是風涼話;「腳比路長」更讓人覺得太不可思議。

  腳比路長,是要大家腳踏實地,勤奮走向人生旅途。

  「阿拉比」是坐落再大漠深處的一個古國,長年的風沙肆虐,乾旱歉收,使得城堡變得滿目瘡痍,民不聊生。

  有一天,國王召來四位王子,說他打算遷都,聽說「卡倫」那個地方美麗又富饒。

  卡倫離阿拉比很遠很遠,要翻山越嶺,必須穿過草地沼澤,還要涉過大河。但是,究竟有多遠?沒有人知道。

  於是,國王決定讓四位王子,分頭前往探路。

  大王子乘馬車走了七天,翻過幾座大山,在山頭上看到底下一望無際的草原,向山上牧民打聽,得知過去草原,還要經過沼澤和大河,再越過大尖山......便勒馬往回走。

  二王子輕騎渡過一片沼澤,前面是一條寬闊急流的大河,也知難而退。

  三王子則是千辛萬苦涉過那條大河,又跋涉越過大尖山,卻被山腳下的一大片沙漠裹足不前。

  三位王子陸陸續續回國,各自向父王稟報沿途所見。他們一致認為:去卡倫的路「很遠很遠」。

  一個多月以後,四王子風塵僕僕回來了。他興奮地向父王報告,到卡倫只需十八天的路程,沿路可設中繼據點。

  國王滿意的笑了:「很好!其實我早就去過卡倫。」他一臉鄭重繼續說:「我只想告訴你們,腳比路長。」

  腳比路長,遠方無論多遠,終將被跋涉的雙腳抵達,問題是:哪一個人有堅持以往的毅力!

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

自古紅顏多薄命

自古紅顏多薄命


  眾人皆知中國「四大美女」是:西施、王昭君、貂蟬、楊貴妃。但是,「四大美男子」又是誰呢?

  據說,中國古代四位美男子較:潘安、蘭陵王、衛玠、宋玉。

  在四大美男子之中,常被我們提到的人,大概只有兩位。「潘安再世,宋玉重生。」「貌似潘安,才比宋玉。」

  可是,後世人評論他們兩人,有兩極的看法。

  潘安是西晉人,才貌雙全,早年懷才不遇,在飽嚐宦海艱辛後,學會了趨炎附勢,逢迎拍馬,後來投靠皇后賈南風的「賈氏外戚集團」,才漸有名氣。

  皇后賈南風陰險狠毒,她利用潘安捲入廢太子的皇室之爭,引發「八王之亂」,趙王司馬倫奪權成功,拿潘安治罪,並滅了潘安三族。

  「天使面孔,魔鬼心腸。」是史學家對潘安的定位。

  而宋玉則是戰國楚人,是「屈原」的弟子,因悲師放逐作「九辯」以述志。

  「宋玉」是「俊俏才氣」的代名詞,他所寫的「登徒子好色賦」流傳至今。「登徒子」對楚王進讒說宋玉能說善道,但生性好色,千萬不要讓宋玉進後宮,否則就會雞飛狗跳,不得安寧。

  宋玉憑著他的表達與反應能力,終於說服楚王信任他,楚王甚至判定「登徒子」才是真正的好色之徒,揹上千古罵名。

  潘安是風流才子,當年「粉絲」瘋狂追逐,出門則坐車花果滿載,固有「擲果盈車」之典故。然而,何止是「紅顏薄命」,貌美如潘安,最終也落得株連三族,賠上家族性命,令人唏噓!

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

就是要你刮目相看

就是要你刮目相看


  角色扮演,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分水嶺。

  對於自己的角色,是用信心,充滿責任感的態度去對待?還是敷衍了事?其表現當然會不一樣。

  既然站上人生舞台,「不輕言放棄」就是對自己負責的最具體表現。

  1995年,「蘇姍大媽」年已33歲,她參加了英國當紅選秀節目。

  這個女人,十分普通,有著水桶腰,沒有很好的職業,更沒有美艷的容貌。

  那一次選秀節目,初次上台難免心情緊張。由於過度顫抖,歌唱得有失平日水準。雖然通過初選,但無法上電視。

  其實在那一次演唱,由於她的長相和穿著打扮,就受到節目主持人的嘲弄。

  即使經常遭受戲弄羞辱,蘇姍大媽還是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歌唱夢想。她堅持了十幾年,直到2009年終於成名。

  蘇姍大媽常說:我早就預料到人們看到我的外表,會有些鄙視嘲笑,但我下定決心要讓他們刮目相看。我必須不斷努力,一步一腳印,永遠不放棄夢想,我終究會成功。

  蘇姍的祖母也對人說:蘇姍意志堅強,她做人真誠又踏實,她一直忍受被人嘲諷,但她都沒有因此放棄責任。

  如今大紅大紫的蘇姍大媽,可想當年一定暗自哭泣過。在那種鬱悶下,一般人都會先被自己打倒。但是,蘇姍挺過來了,她用她的信念和人生態度,贏得全球觀眾的掌聲。

  2010年台灣也出了一位「小胖」林育群,無獨有偶,條件也相當。同樣的故事,在我們台灣的土地上再演一遍。

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

突破思維局限

突破思維局限


  一位老禪師準備收山退休,他的弟子們圍坐四周,想聆聽師傅最後的開示。

  老禪師突然問他的弟子們:「怎樣才能除掉野地裡的雜草?」

  弟子們對這突如其來的問話,一時竟目瞪口呆,左顧右盼,不知如何接答。

  片刻之後,一位弟子說:「拿鋤頭把雜草全部鏟掉。」老禪師聽了莞爾一笑。

  另一個弟子又說:「可以一把火將草燒掉。」禪師依然微笑。

  第三位弟子說:「把石灰撒在地上,草就長不起來。」

  第四位弟子更得意地說:「你們的方法都不行,斬草要除掉,必須把根挖掉。」老禪師還是微笑。

  等弟子們都講完了,老禪師語氣溫和地說:「你們的辦法都不錯!不如這樣吧,我們寺院後的那塊地已經荒蕪很久,雜草叢生,我將這塊地分成幾區,我們每一個人都分得一小塊地,從明天起,大家就按照自己的方法去除掉雜草,兩個月之後,我們再看看誰做得最好。」

  兩個月後,師傅跟弟子們相聚看成果。弟子們用盡自己的方法除草,雜草依舊叢生。

  可是,老禪師處理的那塊地,已經不再荒蕪長草,取而代之的是綠油油的瓜果菜蔬。

  弟子們不帶老禪師開示,都已領悟到:只有在雜草地裡種上莊稼,才是除去雜草的最好方法。

  做事鑽牛角尖,越陷越深。其實,很多事情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複雜。只要你敢於打破常規,另闢蹊徑,就會發現多難題的背後別有洞天。

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

山高怎阻野雲飛

山高怎阻野雲飛


  不管黑貓白貓,能抓老鼠就是好貓。

  世上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。只要肯用心思考,勇敢地面對問題,就會發現:辦法總比困難多。

  「善靜和尚」在二十七歲時棄官出家,到「樂普山」投奔「元安禪師」學佛。禪師令他管理寺院的菜圃,在勞動過程中修行。

  寺內一位僧人,自認修養有成,可以下山行道雲遊,於是大膽地去向元安禪師請示批准。

  元安禪師聽了僧人請求,決心做一次「畢業考」,提問:「四面都是山,你往何處去?」

  僧人無法悟透其中蘊含纏哩,無言以對,只好默默退下。僧人垂頭喪氣,無意中信步走進寺院菜圃,善靜和尚正在澆水拔草,一見僧人愁眉苦臉,驚訝問他為何事苦惱?僧人據時以告。

  善靜曾是聰慧讀過書的官場人,他已能體悟「四面是山」就是暗指「困難重重」、「層層阻礙」,元安禪師實際上是想考考僧人的信念和決心。

  善靜於是笑著對僧人說:「竹密豈防流水過,山高怎阻野雲飛。」意思是:竹林再密,無法妨礙水流過去;山岳再高,也阻擋不了白雲飛過。暗示僧人只要有決心和毅力,一定可以完成夙願。

  僧人如獲至寶,隨即掉頭又去請示禪師,對禪師說:「竹密豈妨流水過,山高怎阻野雲飛。」誰知道禪師為之一怔,問他:「這句話是誰教你的?這肯定不是你擬的答案!」僧人只好把善靜和尚的名字說了出來。

  元安禪師勉勵僧人依照此語潛心修行,最後終於如願以償。

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

做我自己 尊重本色

做我自己 尊重本色


  我,最像我自己,而且非我莫屬。

  做人必須要獨立,要有主見,最重要的事先要肯定自我。

  「蘇菲亞羅蘭」是民國五○年代的義大利及國際巨星,自1950年從影之後,先後拍過六十多部影片,演技爐火純青,曾獲得1961年奧斯卡最佳女演員金像獎。

  蘇菲亞羅蘭16歲時來到羅馬,想圓明星夢。

  坦白說,那個時候的蘇菲亞,長得「非常不怎麼樣」:個子太高、臀部太翹、鼻子太寬、嘴巴太大、嘴唇太厚、胸部太壯、下巴太小......根本一點都不具備明星的條件與特質。

  但是,製片商「卡洛」卻對她情有獨鍾,帶她去試了多次的鏡頭。每個攝影師都不看好她,無法把她拍得美豔動人。

  卡洛勸她接受「整型」,但她斷然拒絕。她說:我為什麼非要長得跟別人一樣不可?我有我的「型」,有我自己的個性,我只要求看上去就像我自己,「非我莫屬」。

  蘇菲亞羅蘭的化妝與穿著,也「不去奴隸似地」盲從別人。她尊重自己的鑑賞力,獨樹一幟。

  蘇菲亞羅蘭決心不依賴外貌吸引人,而靠自己內在的氣質和精湛的演技取勝,她沒有因為別人的議論而停下奮鬥的腳步。後來,她成功了。

  大嘴巴、翹屁股、大胸脯,都成了她的「註冊商標」,而且這些身體特徵,竟成了「美女」的另類標準。

  蘇菲亞羅蘭曾獲評為當代「最美麗的女性」之一。

  走自己的路,獨立自主,尊重自己的「本色」,管人家說什麼!

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

當家做主才會贏

當家做主才會贏


  「馮友蘭」先生曾向他的學生講述一則關於軍人的故事:

  有一位將軍,對元帥的命令一向唯唯諾諾,使命必達。「服從」是軍人的「天職」,對元帥的命令,他從未敢質疑,即使元帥的命令不實際。

  某一天,元帥把這位將軍叫進營帳,嚴肅地告訴他:「你已被拔去軍職,可以還鄉種田去!」

  將軍納悶問話:「元帥的命令我一向服從,為什麼會這樣?」

  元帥冷冷地回答:「我不需要一個只會聽命行事,而沒有主見的將軍。」

  古代宮人傳「聖旨」,必得照本宣科,一字不漏,多一句不行,少一句也不行。這種人,一輩子當差,沒出息。

  善賭的人都知道:跟莊家走必輸!所以,要贏,就得搶莊,自己做莊。

  蔣緯國將軍講述「指參作為」,強調「高兩個階層的用兵學養」。他舉例說:一位班長帶班兵上前線出任務,身陷重圍。當時電話通訊斷絕,只有兩條路可以走:一是等待上級指示命令,另一則是「將再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」

  在那種狀況,上級指令接不到,唯有坐以待斃。但是,如果那位班長有「高兩個階層」的用兵學養,把自己的定位提升到「排長」、「連長」,可能會依當時情況,做出最好的打算。

  可是,偏偏有些首長,只愛「奴才」不愛「人才」,他希望底下做事的人不要意見太多,一切唯命是從。反正,官大學問大,凡是不聽話、不聽指揮、不善體上意、叫不動、意見太多,這般人都是「蔑視聖諭」,罪大惡極,十惡不赦。所以留在他身邊的人,不乏二流人士,諂媚奉承,大獻慇勤,令人噁心!

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

會說話勝過好口才

會說話勝過好口才


  說話是最容易的事,也是最難的事。

  最容易,因為三歲小孩也會說話;最難,連總統這樣擅長辭令的人也常有說錯話的時候。

  「好口才」未必代表「會說話」。潑婦罵街,口若懸河;走江湖賣膏藥的,滔滔不絕;唸經的道士,出口成章;最後出醜露乖,莊諧雜出;看風水相命的,旁徵博引,引經據典。這些人難道就是「會說話」嗎?

  理髮師的關門弟子,三年四個月期滿出師,正式接客。

  第一位客人理完髮,照了照鏡子說:「長了些。」徒弟無言以對。師傅在一旁笑著說:「頭髮長較含蓄,藏而不露。」

  第二位顧客又嫌減得太短,徒弟呆立一旁,師父走過來說:「頭髮短有精神,有親和力。」客人欣喜而去。

  第三位客人抱怨理髮時間太長,徒弟還是答不出話,師傅打圓場:為「首腦」理髮慢工出細活,怎敢怠慢?您沒聽說過:「進門蒼頭秀士,出門白面書生」?顧客連連頷首滿意。

  第四位顧客理完髮,一邊付款一邊說風涼話,表示動作太快,享受不夠。徒弟不知所措,師傅又走過去客氣地說:「時間就是金錢,頂上功夫講究速戰速決,我們這位師父是為您贏得時間和金錢!」顧客聽罷,歡笑告辭。

  晚上打烊,徒弟怯懦地請教師傅今天的四種應對答話,師傅開倒他:「會做事,也得會說話。每件事都有正反面,有對有錯,有利也有弊。說對話,別人歡喜;因為,把話說到心坎上,聽了窩心,這就是一種藝術。說話的藝術,其實就是做人的學問,它的妙處比做事的技巧更為重要。」

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

水靜自然會澄清

水靜自然會澄清


  有了年紀的人,想起早年「為水辛苦為水忙」的日子,都不免無勝唏噓。

  在很早以前的農村社會,沒有自來水,家裡的用水,環境條件好的農莊,幾戶人家共鑿水井,每天到水井打水,再挑回家使用;條件差的,就得到河邊取水。  為了蓄水備用,一般家庭都會在廚房和前院屋簷下,擺用大水缸。廚房的水缸,拿來裝挑回家的水,而屋簷下的水缸,則是接盛屋頂留下來的雨水。

  裝雨水的水缸比較渾濁,通常要沉澱幾天才會澄清。所以大人都禁止小孩不能去玩水缸裡的水。但是,小孩子天生調皮,不玩自己家裡水缸的水,並不表示不能玩別人家的水。

  一位老公公家住路邊,每天不少人經過。總是有頑童打那兒經過,就故意拿柴棍往水缸攪動,老人家稍不注意就被整,於是有事沒事就守在門前,一看有人惡作劇就叫喊追趕。

  後來,老公公覺得累了,也想通了,不再理那些野孩子。老公公悟透了一個道理:你越是在意頑童惡作劇,他們越想搞怪整人。再說,水放久了,終有澄清的一天。

  果然,野孩子自覺沒趣,不想玩;水缸的水自然澄清了。

  人的心,其實比水缸裡的水更容易渾濁。越是靜不下心,心緒就越混雜。

  心境有如水缸的水,來自天地,自然澄清。

  有些事情,你越是想要得到,越是得不到手。這種心態在禪宗裡就叫做「執著心」,執著心佔住你的心境,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。

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

即使走錯了也是路

即使走錯了也是路


  一位苦行僧於入暮黃昏時來到一座村落,見一小屋內燈火明亮,傳來陣陣梵唄,暗喜有緣遇到修行人家。

  和尚輕敲門扉後推門入室,只見一老翁盤坐堂上唸唸有辭。和尚打過佛號問訊便問:「施主您在修什麼經?」

  老翁溫和答說:「我在唸菩薩咒。」和尚喜出望外,因為他出家學佛四十年,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什麼「菩薩咒」,便虔誠請教老翁。

  老翁慈眉善目,一看和尚如此誠懇,便說:「我唸此咒六十餘年,到現在尚未傳授過一個人。既然你想學,我不妨就教教你。這個咒有六個字:唵、嘛、呢、叭、咪、牛。」和尚本以為菩薩咒是什麼大真經,又聽老翁把「吽」的「烘」音誤唸為「牛」,不禁捧腹大笑。

  和尚一本正經告訴老翁,這六個字叫「大明神咒」而不是「菩薩咒」,而且「吽」不能唸成「牛」。老翁一再拱手稱謝。

  和尚走後,老翁按和尚的指正去唸,總覺得繞口難唸。幾個月後,和尚又來拜謁老翁,心想老翁的功力必大有精進。不料,屋內漆黑,不再明亮。進門一看,老翁認真在唸大明神咒,但最後的吽字總是打結唸不順。

  和尚滿腹疑團:為何老翁以前念「牛」時室內通明,而現在改唸「烘」時卻反而暗淡無光?回廟後求教方丈,方丈告訴他:「唸咒是把心定位,心定後身體的三昧真火出來,心裡自然有光。老翁把吽字一唸就唸錯六十年,卻也一心不亂,三昧真火出來,你要他改,心亂了,三昧真火便出不來。」

  唸經不在對錯,而貴乎一心不亂。其實,自己的路自己走,即使有時走錯了,那也是一條路。

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

我一無所知

我一無所知


  「官大學問大」、「倚老賣老」,是許多人容易犯的毛病。

  要比人聰明,但不要告訴他「我比你聰明」,因為他不服氣。

  羅斯福入主白宮的時候,坦然承認:如果他的判斷有百分之七十五是正確的,他就覺得十分滿意了。

  像這樣一位傑出的偉人,都承認自己的判斷最高只有七成五的準確率,比較起來,我們能有過半就相當不錯了。

  班傑明‧法蘭克林在年輕時意氣風發,不知收斂。有一次他的教會朋友指導他:「你總是得理不饒人,跟人說話措辭老是那麼強勢,讓別人很難接受。有朝一日,大家會懶得理你,你的知識將不會長進。」

  法蘭克林一生中所做最值得稱道的事,莫過於冷靜地接受這位朋友的規勸。

  從此,法蘭克林少與人激烈辯駁頂撞,也不固執己見。「絕對」、「不准」、「我跟你講」這些用語不再說出口,而只是心平氣和地說:「我想」、「據我了解」、「有人這麼說」等較和緩的語氣,陳述自己的意見。果然,法蘭克林變得尊重別人,別人也更加接納他。

  蘇格拉底再三告訴弟子:「我只知道一件事,那就是我一無所知。」放空自己,讓自己退到底線,好像一張白紙。

  我們不可能比蘇格拉底更聰明,照理說還要更簽唄。

  大多數人都常犯太過武斷、偏執傲慢的毛病。尤其是當官的人,權勢使人腐敗,習慣於發號施令,頤指氣使。

 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川之王,是因為懂得身處低下,容納各方。做人低調一點,絕對有好處。

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

最好的準備 最壞的打算

最好的準備 最壞的打算


  中國有句古話說:「沒有金剛鑽,莫攬瓷器活。」金剛鑽是磨瓷器活的必備工具,沒有它就無法把瓷器做好。意思即是說:沒有那個本事,就別去做那件事;沒有把握的事,就不要輕易出手。

  沒有能力就貿然行動,是一種冒險行為。其實,正確的風險觀應該是:「去冒值得冒的險,然後設法降低風險。」

  每個人所能承受風險壓力的限度都不一樣,這與其條件和個性有關。一個人必須主觀上願意承攬風險,在客觀情勢上也有讓他承受風險的條件與機會,風險才不致造成傷害。超過風險的限度,會變成負擔,可能對心理與情緒產生負面影響。

  凡事必須在行動前「做最壞的打算,做最好的準備。」無論你有多高超的能力,有多大的把握,都應思考一下:「未來可能出現最大的風險是什麼?」然後自問:「一旦最壞的情況發生,我有沒有能力承擔因應?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麼你的行動報酬率就高,否則就該考慮要不要出手。

  想「混」得好,一定要冒險;但是,放膽冒險,也不一定能混得好。

  美國拉斯維加或澳門威尼斯人這些大賭城,在賭場內不見窗戶,也沒有時鐘,目的是讓你分不清晝夜,失去時間觀念,在混沌中一直讓你輸到脫褲子,鎩羽而歸方始罷休。「久賭必輸,十賭九輸」,這即是利用「大數法則」贏你的錢,賭得越多越久,賭場的報酬率期望值就越高。

 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賽而不是短跑,穩紮穩打才是上策。奉勸要走進社會的新畢業生:「最好的成功打算,最壞的心裡準唄。」務必察勢定位,有把握才出手。

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

片語解紛安天下

片語解紛安天下


  說話的技巧,不在言辭順暢,字正腔圓,而貴在言之有物,言必有中。其間,機智反應,更不可或缺。

  清朝末年,有一位知縣名叫「陳樹屏」,才思敏捷,雖謹言慎語,卻頗堪言簡意賅,排難解紛更有一套。

  這一年的春天,風光明媚,春風送爽,陳知縣不由得遊興大發,興致勃勃邀約一幫文人墨客同上黃鶴樓餐敘。當時的湖北督撫「張之洞」和撫軍大人「譚繼詢」都是他的上司,兩人也在邀請之列。

  酒過三巡,正當酒酣耳熱,遠眺江水如繪,清風拂面,眾客談笑風生,氣氛至為融洽。

  忽然,座上客有人問:「長江水浩浩蕩蕩,江帆穿梭如織,不知道這江面有多寬?」

  一時之間,大家熱烈討論。有的引經據典,有的猜測估算,終無一個準確數據。撫軍譚繼詢開口說話:「我曾看過書上記載,好像是五里三分寬。」

  督府張之洞與譚繼詢平日愛抬槓,不服地說:「不對,我記得很清楚,水寬七里三分!」兩人竟因此爭得臉紅脖子粗。

  陳樹屏眼看爭執已破壞餐會氣氛,擔心他兩人借題發揮,會把場面搞得尷尬難看,於是不疾不徐拱手謙虛說:「水漲時江面是七里三分寬,退潮時就降到五分三。兩位大人講的,一個說法是漲潮時分,另一個則指退潮而言,通通都有道理!」說完,高舉酒杯:「來來來!今天難得聚在一塊賞景聊天,莫辜負一片大好春色,大家再飲盡一杯酒!」

  其實,張之洞和譚繼詢說的都是一派胡言,而陳樹屏講的也無憑無據。不過,陳樹屏機智打圓場,讓兩位上司都有了下台階。

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

不是特別 但獨一無二

不是特別 但獨一無二


  貓和狐貍有一天在森林裡相遇。

  貓一向很崇拜狐狸,因為狐狸很精靈伶俐。於是,貓主動前去打招呼,並請教牠如何會那麼厲害。

  一副傲物不屑的狐狸,滑溜著眼珠,把貓從頭到腳端詳打量,才勉強地說:「我說你這小鬍子,專愛拿耗子的,你除了抓老鼠以外,還會那些通天本領?」

  貓沉思片刻,謙虛地回答:「我還會爬樹!每次狗要追我,我馬上跳到樹上去避難。」  狐狸輕蔑笑說:「只有這點本領啊!雕蟲小技!我可是有一百多種本領,還有一腦袋的鬼點子。」

  恰恰這個時候,一個獵人帶了一群狗到森林打獵,看到狐狸和貓在談話,馬上奔馳而來。貓一轉身,立刻連跑帶爬,一溜煙上樹去躲避。可是,狐狸來不及逃命,四處窮鑽草叢躲藏。貓情急之下,對狐狸大叫:「快施展你的看家本領,展現你的點子啊!」但是,這時已經無濟於事,狐狸尾巴被一隻狗咬住,接著脖子也被其他的狗掐得死死,一動也不動。

  貓見此慘狀,哀歎道:「唉!狐狸你雖有百般本領,卻遠不如我有爬樹一技之長,好可憐哦!」

  武俠小說裡的武林高手,很多並非出身名門大派,也不可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,但往往深懷一獨門絕技,就能闖蕩江湖。那怕是獨門暗器,刀槍拳腳功夫,在其專業上出類拔萃,就能成為他的看家本領。

  這個世界越來越同質化,幾乎都讀過書,也會玩電腦、開車、跳舞耍嘴皮,要比出那一個人優劣,很難判定。所以,要在現代社會上立足,就要靠比別人多懂一些「特異功能」,縱然不是非常特別,卻也要獨一無二。煎蔥油餅,做小吃,一樣會出人頭地。

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

以人為鏡可明得失

以人為鏡可明得失


  西漢後期,漢城帝君臨天下,大量起用親信,並重用他的老師「張禹」封為「安昌侯」。

  張禹是老滑頭,表面道貌岸然,卻是衣冠禽獸的偽君子。如今位高權重,濫權奢靡已肆無忌憚。

  當朝大晨「朱雲」正直敢言,因看不慣張禹作風,在殿堂上當著滿朝公卿向皇帝彈劾,斬此奸佞,以平民怨。

  但漢成帝卻惱羞成怒,侮辱恩師及等同於冒犯君威,一聲喝令要拿下治罪。朱雲一路掙扎,死命抓住欄杆不放,不料竟將欄杆扯斷。他大聲呼叫:「微臣能到九泉之下與已故忠臣良將為友,此生已了無遺憾。今日陛下任惡人大行其道,如何可以聖明自居!」

  漢成帝怒火中燒,聽到叫囂更感煩躁,下令斬首!在一旁幾度欲言又止的左將軍「辛慶忌」此時突然摘去官帽,解下將軍大印,雙膝落地稟奏:「皇上請息怒!朱雲素來狂放不羈,直來直往;但他進諫並無惡意。如果所言屬實,豈不是落得錯殺良臣之污名!要是信口雌黃,也罪不及死。臣願以死擔保他的清譽。」說罷,連連叩頭,染紅地板。

  漢成帝一時驚慌,又沉思片刻,覺得左將軍說得也是,收回成命,並派人查明張禹罪證,不再追究朱雲言責。

  後來,朝臣有人建議把朱雲扯斷的欄杆重新整修,漢成帝連忙阻止:「不必全面整修,只要把損壞的部份收拾一下即可。我要讓文武百官知道,朱雲和辛慶忌不計個人得失,直言敢諫的事蹟。我差點就犯下一個無法挽回的錯誤!」

  漢成帝虛心納諫,勇於認錯,並記取教訓,以「不修欄杆」自我警惕,實在難能又可貴。

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

凡事留有餘地

凡事留有餘地


  縱觀歷史上官宦富豪之家,不乏在一代之中衰落下去,由烈火烹油、錦衣玉食,到狼狽不堪流浪四方,一蹶不振。

  我們也看出:一個不顯山、不露水,雖富有但不張揚的豪強之家,倒還可以延續三四代;儉樸的耕讀之家,甚至可以綿延五六代;如果是孝道之家,則可能流芳百世。

  從而我們可以依據世事經驗法則,確知自古以來多少鐘鳴鼎食之家相繼敗落,多因子孫驕奢淫逸所致。

  若要家澤綿遠,的確捨「勤」「儉」二字別無可取。「一文錢難倒英雄漢,半碗粥扶起乞丐王。」說得不無道理。勤快,是生動之氣;節儉,為收斂之氣。一收一放,一張一合,則家道長盛不衰。

  驕奢的人,十有八九耍權貴。不僅對周遭的人冷淡鄙視,待人苛薄,不留餘地,其「人性」起了根本性的變化。等到眾叛親離,失去人和時,一旦天不與時,地無其利,猖狂已不可能長久。物極必反,爬得越高,摔得越重。

  那怕是國之重臣,也有「兔死狗烹,鳥盡弓藏」的境遇。富豪之家,亂世多財是禍根。一招不慎,就會引來殺身之禍。

  「凡事留餘地,家是不易衰。」是警世佳語,是告誡我們:得饒人處且饒人,「留一步與人行,減三分讓人嘗。」求業求功勿使盈,太滿了難免泛溢流失。

  「窮不落志,富不猖狂。」更是提醒我們:為人處世之道,貴在和緩、平衡、淡泊。雨不下整年,人不窮一世。病馬終有揚蹄時,窮和尚也能當方丈。有了這層認知,富貴永守家業,貧賤也有鹹魚翻身的機會。

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

胭脂馬遇到關老爺

胭脂馬遇到關老爺


  曾國藩是位說不盡話題的人物。從任何一個角度看,他都會給人留下一個意蘊豐富的剪影;從各種面向去思考,也都讓人感受彌足珍貴的智慧空間,故能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。

  曾國藩任兩廣總督時,官署裡有一個高亭台,居高臨下,可憑欄遠眺,看清官署內外情景。

  有一天,他登亭沉思,偶然看見一個頭戴官帽的人,在向自己的僕役彎腰苦求,僕役連連揮手拒絕,神色非常傲慢。第二天,他又看到同一情景。直到第三天,他看見那個官員將一包東西交給僕役,僕役神色才緩和些。

  又過了幾天,曾國藩來到簽押房巡視,那位僕從拿著手版進來,通報說新補的監司求見,曾國藩隨即傳喚入內,驚見那位新監司竟然是到官署求見的那位官員。

  曾國藩故作不知情,問他到差幾天?為什麼不來報到?只見他面帶難色。曾國藩又問他:「你身邊缺什麼辦事人手嗎?」監司答不出話,於是曾國藩爽快地說:「我的這位僕役反應還算靈光,倒不如派他給你差遣。」回過頭來,再三叮嚀僕役:「希望你好好事奉你的新主子,不得怠慢!」

  狐假虎威的那位現實僕役,始終作威作福,態度傲慢;如今,「胭脂馬遇到關老爺」,惡人終有惡人治。當他去向新監司報到時,又有什麼面子去見新長官?前倨後恭,早知今日,又何必當初!

  曾國藩的用人,船過水無痕,讓那位僕役像啞巴吃黃蓮,有苦說不出。

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

任勞容易任怨難

任勞容易任怨難


  「離騷」是楚辭篇名,被史學家視為我國最古的長篇韻文,作者是戰國時期楚國人「屈原」。

  屈原被尊為「愛國詩人」,學識淵博,通曉治國之道,也擅長外交,頗受楚懷王重用,官至「三閭大夫」。但是,屈原的才幹,卻遭到同朝為官的上官大夫、貴族令尹等人的嫉妒,再三在楚王面前進讒,終被疏遠、罷黜,謫居於江南。

  屈原為國鞠躬盡瘁,反被懷疑其忠誠,也因忠心耿耿招致誹謗,他心裡的窩囊不難理解。屈原的滿腔憤怒,無處訴說,為了表白心跡,於是寫成中國詩學之祖的長詩「離騷」,抒發其憂愁幽思。最後,於農曆五月五日自沉於汨羅江,後人為追思其情操,為「端午節」之始。

  台語有句俗話說:「做到流汗,嫌到流涎。」是句非常令人委屈難過、感嘆再三的心裡話。

  人跟牛馬不一樣,牛馬可以「任勞」,心裡卻不懂得什麼叫「任怨」;但是,人有人格,也有自尊,你叫一個人再苦再累,他還能夠承受。可是,他把工作盡心盡力做好,卻受到別人埋怨或責備,恐怕嚥不下這口氣。尤其是這種非難,成為人身攻擊,甚至是誣陷讒害,即使是坦蕩蕩的君子,恐怕也無法處之泰然。

  人不得其平而鳴,抒發內心悶氣,也是在情理之中。因此才有「牢騷太盛防腸斷」、「任勞容易任怨難」的說法。

  做為一個人,不必要凡是任勞任怨任謗。你辛苦賣命,傷筋勞骨,已夠可憐,能夠得到別人的慰藉,一切也值得。但是,對於不懂得「感恩」、「惜福」的人,他還「嫌到流涎」,吃力還不討好,最好在適當時機反彈,至少給自己留下一點尊嚴。

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

委屈求全逆轉勝

委屈求全逆轉勝


  民國初年,袁世凱處心積慮想要復辟稱帝〉,但又擔心遭到雲南都督「蔡鍔」等開明派軍人的阻撓,於是設計將蔡鍔內調嚴加看管。

  蔡鍔明知這是明升暗降之策,自己隨時有殺身之禍,只好裝瘋賣傻,故意語無倫次,一問三不知。

  有一天,袁世凱的一位心腹拿出一本贊成帝制的連署書,試探蔡鍔的態度,他竟不假思索,大筆一揮就簽了名。因為他深知身處險境,不屈從就保不了命。不但如此,他還經常與一般擁護帝制派人物廝混,偽裝同流。

  袁世凱對蔡鍔的監視並未因此鬆懈。蔡鍔為了脫離樊籠,更加擺出一副樂不思蜀的樣子,成天涉足青樓柳巷,殂而結識當時的京城名妓「小鳳仙」。

  小鳳仙原是旗人武官的女兒,父親過世後無依無靠,淪落風塵。她粗通文墨,喜吟詩詞,也算是她慧眼識英雄,結為知己。從此,蔡鍔天天沉溺在溫柔鄉,大家比喻為「英雄難過美人關」,也讓蔡鍔浪得「風流將軍」虛名。

  蔡鍔的風流韻事不久便傳到袁世凱爾哩,瓦解對他的心防,並經常金銀細軟,供蔡鍔到青樓揮霍。

  小鳳仙掩護蔡鍔,積極四處奔走聯絡,要幫蔡鍔逃離虎口。果然在她的協助下,蔡鍔終於脫逃北京回到雲南,組織「護國軍」,打響了討伐袁世凱的第一槍。

  不管是在戰場或政商界,當自己處於劣勢時,無妨以身示弱,先委曲求全,再進行「明修棧道,暗渡陳蒼」之計,只要隨機應變,運用得恰到好處,你就有逆轉勝的機會。

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

自己給自己鼓勵

自己給自己鼓勵
  欣賞自己是一種睿智;認同自己,肯定自我,才有人生價值觀。
  不同的人生階段,各有不一樣的價值取向。青年人喜歡欣賞自己,那是憧憬「旭日初升」的彩色年華;中年人會欣賞自己,是珍惜長期積累「日正當中」的絢爛成就;而老年人欣賞自己,則是「夕陽無限好,只因近黃昏」,滿意自身的光輝彩霞。
  欣賞自己,的確是一件美妙的事情;可是,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作得到。一般人總是覺得「家花沒有野花香」,只顧欣賞別人的長處,羨慕別人的成就,卻對自己吝嗇,老以為自己懷才不遇,沒有別人幸運。
  自己就是自己,縱然不是很特別,但絕對是獨一無二。其實,「自己」最真實,天真可愛又親近。在人生旅途中,縱然沒有芳馨鮮花為我們增香助美,卻有綠野為我們陪襯生機;儘管沒有熱烈掌聲幫我們喝采,卻有恆久的信念與希望,在我們心頭滋生。
  欣賞別人是一種尊重,被別人欣賞是一種價值肯定;欣賞自己是一種自信,更是自我肯定的本事。
  成功的人才懂得自我欣賞。尤其遭遇困境,不必自怨自艾,唉聲又嘆氣。他們會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待面臨的境遇。
  不要太期待別人的掌聲,社會上有那麼多有成就的人,別人根本不在乎你的存在。所以,在無人替你鼓掌加油的時候,不要忘了給自己一個鼓勵。在沒有人為我們拭淚的時候,也該給自己一些安慰。在我們自慚形穢的當下,記得給自己留點空間,填充一份自信。欣賞自己,才有希望;可是,太過欣賞自己便是「孤芳自賞」、「顧影自憐」。衝過了頭,反而不好。

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

柳暗花明又一村

柳暗花明又一村
  壯觀的瀑布,是大自然最美麗的奇景。從險峻高山上沖下來的激流,以豪邁的水勢,順著山溝隨勢而下,在懸崖峭壁前毫不退縮,因險崖的碰撞造就了自己生命的壯觀。
  人的一生,要面對無數的斷崖絕壁,不能因此怯步退縮。只要鼓起勇氣,義無反顧的走下去,壯觀的生命才會展現希望。
  日本社會名人「市村清池」,年輕時初入一家保險公司當業務員,每天從早到晚四處跑保險,可是連一張合約都沒簽成。因當時的人對保險沒有概念,這個行業不太受歡迎。
  一連68天,他拉不到保險,拿不到薪水,只靠一點車馬費過日子。最後他心灰意冷,跟太太商量打算辭職不幹。這時,他太太含淚對他說:再一個星期,只要再努力一個星期試看看,如果真的不行再辭職。
  果然,第二天他重新鼓起勇氣到一位校長家拜訪,竟然把破鴨蛋簽成合約。市村清池描述說:「我去按門鈴拜訪時,幾乎提不起勇氣,因為已經來過七八次了,擔心校長不耐煩,再打擾人家一定沒有好臉色看。沒想到,那位校長早已決定投保,只等我去簽約。假如那天我過門不入,那張合約就簽不成了。」
  在簽了那張合約後,校長的親友接踵而來要保,他們都是主動找上門。一個月內,他的業績一躍而成為公司魁首。
  許多人拚事業,往往離成功只差一步之遙,卻停住了腳步。你一放棄,所有的努力都功虧一簣,沒有成功的機會;堅持走下去,也許還有成功的希望。
  山窮水盡疑無路,只要對自己有信心,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
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

堅持走完下一里程

堅持走完下一里程
  做為一個平凡的人,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。我們經常許下宏願,自己的理想有多大,希望有朝一日能像某些大人物一樣功成名就。
  希華‧萊德是位名作家兼戰地記者,一九五七年四月份的「讀者文摘」,他撰文表示他收到的最好忠告是:「堅持走完下一里程」。其中有一段文字寫:
  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我跟幾個人不得不從一架中彈的運輸機上跳傘逃生,結果迫降在緬甸與印度交界處的叢林裡。當時唯一能做的,就是徒步跋涉往印度方向走,全程預估長達一四○英里。我們必須再酷暑的八月天,加上夏季的暴雨侵襲,翻山越嶺求生。」
  「才走一個多小時,我的一隻腳被皮鞋釘紮刺;到了傍晚,兩腳都起泡出血。我能一瘸一拐地走完全程嗎?其實,其他夥伴也差不多,甚至更糟。我們以為完蛋了,但為了要命,又不能不走。為求晚上能找個地方好好休息,我們別無選擇,只得強忍者痛苦和疲累,咬緊牙關走完下一英里路。」
  「堅持走完下一里路」,不僅對希華萊德有用,當然對你我也很有助益。專注並堅持做下去,是實現任何目標唯一的聰明做法。
  愛迪生這個童年被老師認為愚鈍的人,曾經創造出一千多種發明。你可知道他失敗過幾次嗎?他失敗超過三千次!所以作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會如此說:「九十九分的努力,一分的天才。」愛迪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,堅持走下去,最終成為世界最著名的發明家。

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

好了傷疤忘了痛

好了傷疤忘了痛
  在三國演義小說裡,記述諸葛亮在北伐中原前,為鞏固後方安定,曾五次渡過瀘水,深入不毛之地,與西南地區的彝族首領「孟獲」交戰的故事。
  諸葛亮運籌帷幄,巧施計謀,多次打敗孟獲所率領的彝族各部兵馬,並生擒孟獲,卻欲擒故縱,不但沒殺掉他,還以酒食款待,勸其不再為敵,並將他釋放。可是,孟獲不領情,每次放虎歸山,他又糾集人馬報復。如此反覆六擒六縱,直到第七次被擒,孟獲才心服口服,放棄敵對。口服不如心服,降服不如敬服,諸葛亮用「攻心為上」感化孟獲。
  俗話說:「好了傷疤忘了痛」,寓意是告誡我們:犯了錯誤後應記取教訓,不可重蹈覆轍。小孩子不懂事,不長記性,招災惹禍,常常故態復萌,雖冥頑不靈,但還情有可原;但是,做為一個大人,已能明辨是非善惡,如果還像孩子那般不是輕重好歹,那就只能自討苦吃,自食惡果,沒有理由去怨天尤人。
  有人受了傷,疼痛難忍,後來雖經過診療復原,卻留下疤痕。以「疤」為戒,可以記取「痛定思痛,痛如何哉!」的教訓。
  可是,卻有更多的人,不能記取教訓,疤痕尚在,結果粗心大意,「好了傷疤忘了痛」,又再次受到傷害。我們只能說這種人的「自制力」薄弱,粗心無腦,不懂得在嚴酷的事實前猛然醒悟。吃了虧,不長見識,常受其苦,罪有應得。
  民主選舉,「政見」滿天飛,參選人巧施「欲擒故縱」,類似酒食款待,饗以甜頭。當選得勢後,平民百姓「好了傷疤忘了痛」,猶甘之若飴。你說:這樣的民主素養,是不是太可憐、又可悲?

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

春江水暖鴨先知

春江水暖鴨先知


  漢武帝採用「董仲舒」的主張,獨尊儒術,下詔各地方推薦「賢良方正」品學兼優的人才。

  御史大夫「趙綰」推薦自己的老師「申公」,武帝請教他:「天下治亂之事」,年屆八十歲的申公簡約回答他:治理國家不在於多談理想,端看執行力如何!

  當然,漢武帝心裡很不爽;因為,皇帝不喜歡聽這種話。皇帝只要聽他的話的人,如果「為政不在多言」,豈不是皇帝成了啞巴?

  官字兩個口,上下一氣是為「官」,上口不接下口便成「宮」。宮字,解釋為「四面穹隆,外在圍繞」,只能說是建築的外表,不具備實質威權。上位的人愛高談闊論,底下的人一呼百諾,聽旨行事,這才能顯現官威有好大!

  也就是因此,養成當官的人喜歡打官腔的歪風,顧盼自雄,語不驚人死不休。鼓空聲高,人狂話大,有以致之。深怕好虎不發威,會被人看作病貓。

  秦朝末年人「季布」說話算數,一諾千金,故有「得黃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諾」之說,可見「慎言語以養其德」。

  股神「巴菲特」也說:「只有在潮水退去時,你才會知道誰一直在裸泳。」意即:回歸現實時,才能看出誰有真本事。

  賣茶說茶香,賣花說花紅,別老是自以為「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。」一直活在自大的世界哩,盡發狂妄讕言,將自己神格化,忘了把謊話編得勻實些,吭吭哧哧說不出個子午卯酉來。

  一手獨拍,雖疾無聲。天不言自高,地不言自厚,一個人的本事有多高?大家心裡有數。家有梧桐樹,自有鳳凰來,好酒不怕巷子深,名聲在外客來四方。說大話,文飾太多,人則渺之,倒不如正言實語,實實在在做出一些事情來。

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

選正確方向 走對路

選正確方向 走對路
 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一樣米養百種人,山鼎鐘林各有天性,人的發展潛力也應各有不同。
  閱覽書籍,男女老幼也興趣不一。我們常聽說:老不看三國,少不讀水滸。其實道理甚明。三國,指的是元末明初由小說家「羅貫中」編寫的長篇歷史小說「三國演義」;水滸,則同樣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「施耐庵」著述的「水滸傳」。
  三國故事豐富多彩,描寫人物形象生動鮮明。寫戰爭場面如身歷其境,期間開智鬥勇,出奇制勝;論及政治鬥爭,勾心鬥角,爾虞我詐,充滿陰謀詭計;特別是刻畫的人物不一而足,如見其人,唯妙唯肖,例如:諸葛亮智多謀密、劉備優柔寡斷、曹操雄才大略卻多疑善變、周瑜妒賢嫉能、關羽義薄雲天、張飛有勇無謀。
  年紀大的人,一生歷盡滄桑,見多識廣,如再去研究三國,心術就會更多。所以,老不看三國,是要他們「放得開」。
  而水滸傳成功塑造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的英雄人物,他們個個不畏權勢,行俠仗義,敢於和官府作對。諸如:武松醉打蔣門神、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、林沖被誣陷逼上梁山、七星聚義劫取不義之財等等,突顯「官逼民反」,亂由上作,造反有理。
  年輕人涉世不深,又血氣方剛,萬一對水滸傳著墨太深,恐易逞勇鬥狠,為害社會安寧,所以要「沉得住」。
  宜蘭、花蓮、台東地處台灣東陲,三縣有異曲同工之妙。而近年來宜蘭、台東的多元發展觀光旅遊,獨樹一幟。宜蘭、台東主政者目標一致,環環相扣,步調齊一,他們選擇「走對的路」,值得花蓮學習效法。
 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一樣米養百種人,山鼎鐘林各有天性,人的發展潛力也應各有不同。
  閱覽書籍,男女老幼也興趣不一。我們常聽說:老不看三國,少不讀水滸。其實道理甚明。三國,指的是元末明初由小說家「羅貫中」編寫的長篇歷史小說「三國演義」;水滸,則同樣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「施耐庵」著述的「水滸傳」。
  三國故事豐富多彩,描寫人物形象生動鮮明。寫戰爭場面如身歷其境,期間開智鬥勇,出奇制勝;論及政治鬥爭,勾心鬥角,爾虞我詐,充滿陰謀詭計;特別是刻畫的人物不一而足,如見其人,唯妙唯肖,例如:諸葛亮智多謀密、劉備優柔寡斷、曹操雄才大略卻多疑善變、周瑜妒賢嫉能、關羽義薄雲天、張飛有勇無謀。
  年紀大的人,一生歷盡滄桑,見多識廣,如再去研究三國,心術就會更多。所以,老不看三國,是要他們「放得開」。
  而水滸傳成功塑造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的英雄人物,他們個個不畏權勢,行俠仗義,敢於和官府作對。諸如:武松醉打蔣門神、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、林沖被誣陷逼上梁山、七星聚義劫取不義之財等等,突顯「官逼民反」,亂由上作,造反有理。
  年輕人涉世不深,又血氣方剛,萬一對水滸傳著墨太深,恐易逞勇鬥狠,為害社會安寧,所以要「沉得住」。
  宜蘭、花蓮、台東地處台灣東陲,三縣有異曲同工之妙。而近年來宜蘭、台東的多元發展觀光旅遊,獨樹一幟。宜蘭、台東主政者目標一致,環環相扣,步調齊一,他們選擇「走對的路」,值得花蓮學習效法。

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

好官我自為之

好官我自為之
  宮廷奪嫡,一向是中外歷史上最殘酷,也是最現實的政治鬥爭。即便是有了民主選舉,千崖競秀,萬壑爭流,兄弟也鬧鬩牆,更遑論什麼公交私誼。
  「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」曹操的長子曹丕,逼其三弟曹植的「七步成詩」,作法雖然苛薄又難看,但為了「卡位」先立威,故有不得不的手段。
  每到重要選舉,地方就起亂,雞飛狗跳,翻江倒海,不得安寧。
  自古將相不和,乃尋常之事;但是,參加政治選舉「量小非君子,無毒不丈夫。」不論官階資序,先下手為強。臉皮厚,吃個夠;臉皮薄,吃不著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,莫笑窮人穿破衣,雞屎藤想攀桂花欉,一朝走運,飛上枝頭當鳳凰,窮和尚也能當方丈,病馬終有揚蹄時。
  人心不足蛇吞象,醜女愛照鏡,窮人愛算命。人不知己短,馬不知臉長,總是有人想要進軍大位,醜態百出,正所謂「才人無貌,爛扇多風」,母豬賽貂蟬,拉不出屎賴茅房。
  有人是奉旨聽宣,被「派」出來「代打」。其結果,橫柴入灶,鴨霸蠻幹,縱然裝出鋒牙利爪,還是不堪一擊。究竟這些「傭兵」是白目?還是真瞎?他們白白挨打,得到的又是什麼「代價」?
  也有人得勢就擺譜,目空一切,天下至尊。講的是人情義理,做的卻是傷天害理。「雄雞一唱天下白」,自以為太陽是被他自己叫出來的。「笑罵從他笑罵,好官還我為之!」拿不出政績又怎樣!
  雁過留聲,人走留名。魚看不到水,人看不清自己,無論如何要切記:「中和為福,偏激有災。」莫待人去政息,徒留「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」之名。

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

閒談莫論他人非

閒談莫論他人非
  閒談莫論他人非,因為說者無心,聽者有意,一不小心授人以柄,會招惹是非,所以說「禍從口出」。
  明熹宗時,奸臣魏忠賢當道,擅權專橫,朝野痛惡。
  有一天,在一家客棧裡,五個人在一起喝酒,其中一名徐姓術士酒後吐真言,大肆批評魏忠賢作惡多端。其餘四人怕得不敢開口,並紛紛使以顏色,勸他說話小心,以免隔牆有耳。可是,那位徐先生依舊大放厥辭,提高嗓門大聲說:「魏忠賢那宦官不帶種,我才不怕他剝我的皮!」
  夜裡,大家倒頭就睡。半夜哩,突然房門被推開,闖進幾個帶刀的彪形大漢,不由分說架走那位徐姓術士,另外四個人也帶到衙門。徐姓術士一絲不掛,手腳被釘在門板上,堂上高坐的竟然是魏忠賢,一臉兇狠相。
  魏忠賢對四個人說:「這位仁兄說我不敢剝他的皮,我倒要試試!」說完就示意衛士將滾燙的瀝青,澆在徐姓術士的身上,只聽得一聲慘叫,那人已不省人事。
  待瀝青冷卻凝固,叫人用鐵鎚敲打,瀝青和人皮一齊脫落滿地。
  那四個人嚇得半死,驚魂甫定,魏忠賢賞給他們幾兩銀子壓驚,放走了他們。
  口無遮攔,想說什麼就說什麼,想怎麼說就怎麼做,只圖一時之快,卻易招來禍害。
  俗話說:良言一句三冬暖,鬼語傷人六月寒。
  坦承固然可愛,但如果不分場合、地點、對象,一律口對著心,信口開河,殊不足取。一句話,經過多次轉播,好話也會變成惡言。要發牢騷,千萬三思而後言。

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

子是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


子是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
  惻隱之心,人皆有之,這是對弱者的同情心,發揮人類仁義善良的本性,扶危濟困,幫助弱者脫危解困。
  從小,我們就被教育要知恩圖報,「得時勿忘有恩人」。可是,偏偏在我們的生活周遭,不乏一些勢力小人,一旦小人得志,為了一己之私,往往恩將仇報。
  仁愛和善良並非不應該有,但在施予時必須分清對象。萬一你把你的一分善意,拿去施予恩將仇報的小人,說不定有一天他反咬你一口,反受其害。所以說:對敵人仁慈,就是對自己慘酷。
  「中山狼傳」是明朝「馬中錫」先生根據古代傳說撰寫的寓言故事。描寫「中山狼」在獵人追捕下負傷逃竄,在路途上碰到老好人「東郭」先生。中山狼苦苦哀求東郭先生救牠一命,這位以「兼愛非攻」為本,又十分迂腐的爛好人,竟對這匹惡狼頓生惻隱之心,將狼藏塞到書籃裡頭,並謊稱狼已逃向另一個方向而騙走追捕的獵人。
  東郭先生原以為中山狼脫險之後,一定會對他感恩戴德,卻萬萬沒想到中山狼卻露出猙獰面目,要把東郭當晚餐。正在千鈞一髮之際,幸虧得到一位拿藜杖的人相助,東郭才得以狼口餘生,並親自操刀殺了惡狼。
  「中山狼傳」是作者藉此警示世人,做什麼事,都要擦亮眼睛,明辨是非善惡,不要濫做好人,消費同情心。書中最後一句話是:「仁陷於愚,故君子之所不與也。」
  從那時起,人們從這則寓言歸納出一句俗話:「子是中山狼,得志便猖狂。」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,血淋淋又殘酷現實。

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

盲人騎瞎馬 夜半臨深池


盲人騎瞎馬 夜半臨深池
  中國東晉時期,因為「五胡亂華」而偏安江南。那些中原世族心懷故土,卻又欲振乏力,因而「清談」之風盛行,只尚空談,不切實際,漸漸形成「語不驚人死不休」的風氣;文字越來越誇飾,作為卻越來越虛浮。
  當時的文人流行一種耍嘴皮的語言遊戲,似閒聊,又像打禪機,看看誰的反應快,描述的境況最淋漓盡致。
  有一次,「桓玄」、「顧愷之」和「殷仲堪」三人聚首,吟詩對詞之後,三人就「危」字來描寫危險的狀況。
  桓玄搶先說:「矛頭淅米劍頭炊」,把兵器的尖銳鐵頭煮成飯拿來吃,還吃得下嗎?
  殷仲堪接著說:「百歲老翁攀枯枝」,老人家老態龍鐘,走路不穩,卻攀扶到一根枯枝,情況不但危險,而且緊急。
  顧愷之也不甘示弱應聲:「井上轆轤臥嬰兒」,嬰兒睡在井上打水的轆轤上,萬一翻個身就會掉進水哩,千鈞一髮。
  這時,殷仲堪的一位隨扈插嘴說:「盲人騎瞎馬,半夜臨深池。」盲人騎馬已經危險,騎的竟然又是瞎馬,更何況是在三更半夜走到很深的大池邊。
  殷仲堪拍案叫絕,因為他有「白內障」,一目失明,聽了「盲人騎瞎馬」,比其他兩人備感壓力,不禁脫口說「咄咄逼人」。
  桓玄他們三人都是吃公家飯的,是當時行政系統的主流。像他們只尚清談,而不尚實務的材料,卻要負責公務行政,一天到晚只會喝茶聊天,光說些天馬行空的無稽之談,卻又愛誇讚自己的遠見報負。這也難怪,當「盲人騎瞎馬」,沒有具體目標,也沒有實現的執行力,一旦「夜半臨深池」,政事就必然危急了。所以說:「為政不在多言」。

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

天下第一 唯我獨尊


天下第一 唯我獨尊
  曹操的兩個兒子,老大「曹丕」,老三「曹植」,兩人的文學造詣都很高。曹丕後來竄後漢,建立魏朝,號魏文帝。
  曹丕寫的「典論論文」堪稱文學批評的經典之作。文中開宗明義就說:「文人相輕,自古而然。」並引用當時的一句俚語:「家有敝帚享之千金」,形容家裡的一支破掃把,都當成千金寶物。言下之意,當然是別人的作品再好,也瞧不上眼。
  曹丕就連東漢時期享有盛名的「建安七子」都批評得一文不值。他說:「王粲」、「徐幹」的辭賦雖好,但一般文章卻不行;「陳琳」、「阮瑀」只擅長政治評論,寫寫章表公文;「應瑒」的文章,和而不壯,虛有華表;而「劉楨」反倒是壯而不密,陽剛太重;「孔融」的文章體氣雖高妙,只可惜理不勝辭。
  曹丕的三弟曹植,看不慣大哥的苛薄,終於壯起膽子去扯他後腿。曹植寫給「楊修」的信裡提到:「世人之著述,不能無病。」天底下學問再好的人,寫出的文章不可能一字不差,但要是有人指教,就應修正過來,這樣才有好文章。
  曹植還寫出:「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於淑媛;有龍泉之利乃可以議於斷割。」「南威」是古代美女,「龍泉」是古代名劍。意思是說:有南威的漂亮容貌,才有資格評論其他女人的美醜;有龍泉的鋒利,才可比較出其他刀劍的性能。言下之意,影射他老哥曹丕的文章,其實不行,沒資格評論別人。
  文章是自家的好,有段遊戲文字寫道:「天下文章在湖南,湖南文章在衡陽,衡陽文章在我家,我家大哥是文魁,大哥文章要我修。」說來說去,自己才最偉大!
  政客相輕,也是自古皆然。現任看不起前任,大肆批評,罵得體無完膚。可是,他先要掂量一下:自己有南威之容,龍泉之利嗎?

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

司空見慣 不應尋常


司空見慣 不應尋常
  宋朝的朝廷體制,大致沿襲漢代,由「三公」職掌中央大政。「司馬」掌軍政,「司徒」掌禮教,「司空」掌工程建設。
  北宋徽宗時期,權臣「蔡京」官拜司空,對上極力滿足皇帝的奢靡需求,對下則採高壓手段,橫徵暴斂,並從中牟利,富可敵國。
  不滿蔡京的人,多次發動倒蔡,但都因個別行動,力量分散而未竟全功。最後,由諫官「陳瓘」領頭,集合群力,共同以檄文向皇帝上了一道彈劾奏章,才將蔡京扳倒。檄文中引用唐朝詩人「杜甫」的語句:「射人先射馬,擒賊先擒王。」
  蔡京的劣政罄竹難書。其中「花石綱」是為了供徽宗佈置皇家園林,向東南地區徵用奇花異石,結果導致東南百姓荒廢耕作,流離失所,引發「方臘之亂」。
  每年蔡京生日前一個月,趨炎附勢的官商送禮隊伍,讓通往汴京的路途絡繹不絕,當時的人戲稱「生辰綱」。「水滸傳」裡,「晁蓋」和「吳用」等好漢,在上梁山之前,就是劫了「生辰綱」。
  陳瓘等眾官聯名彈劾蔡京的同時,正巧天象出現彗星,所謂「掃帚星」,古人視為凶兆。於是徽宗下詔解除蔡京的職務,朝野莫不額手稱慶。當時民間環誦一首詩說:「光芒萬丈長,司空見慣,應謂尋常。」這是諷刺詩文,諷諭:彗星的尾巴光芒萬丈,蔡京這位「司空」擁有無數金銀珠寶,滿室輝映,早已經不足為奇了。
  這段故事告訴大家:射人先射馬,集中力量,一刀斃命,而不必花力氣攻擊「小腳」。也警示一個人,不要只圖暴斂聚財,中飽私囊,否則司空見慣,引發民怨,落得「擒賊先擒王」的慘境。

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

成也夫人 敗也夫人


成也夫人 敗也夫人
  中國的造字,夫人的「夫」,是「出頭天」,可見「夫人」很不得了!如果說父皇講的是「聖旨」,那麼母后說的就是天條。台灣俚語也說:取到一個好某(妻),卡嬴(勝過)三個天公祖。
  想當年,孔子周遊列國來到衛國,求見衛靈公不得其門,最後還是走「夫人路線」的後門,透過衛靈公夫人「南子」的引薦,才得以見到國君。
  有一次,衛靈公外出,與夫人南子坐第一部車,叫孔子坐第二部車跟隨在後,於是孔子才有「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」的感嘆。這段故事,後人以「子見南子」比喻,顯見「夫人」了得!
  做為一個夫人,不必盡然經史子集詩書禮樂皆了然於胸;也無須春山八字,風情萬種,韻味十足。但是,必須要有「管得住」老公的本事。管得到校長老公叫「管校長」,能管得住處長相爺叫「管處長」,以此類推。
  大凡夫人有三種。一種是幫老公打理公關,跑行程的「外交部長」;一種是戴「白少套」在家裡運籌帷幄、操盤佈署的「內政部長」;另外一種則是兩者皆備的「總長」。
  夫人也有大小咖之分,小咖逢迎巴結大咖,眾星拱月,晨昏三叩首,早晚一炷香,要不然怎麼會有「賣妻求榮」、「賣某做大舅」的說法?大咖夫人的風光無限,頤指氣使,對朝貢者來者不拒,身邊不乏攀龍附鳳、趨炎附勢的小咖跟班,所到之處旋風大作,讓人「聞酒三分醉,開罈十里香。」分身儼然比本尊還顯貴,也更激情囂張。
  可是,機關算盡太聰明,神仙打鼓也會錯,「賠了夫人又折兵」的戲碼不斷上演。搞不好,走火入魔,突了槌,竟至於「成也夫人,敗也夫人」,令人哭笑不得。
  到底是瓊瑤成就了鳳飛飛?還是鳳飛飛推升了瓊瑤?就值得觀其後效了。

2013年5月5日 星期日

盡信書不如無書


盡信書不如無書
  在媒體氾濫的今天,施政者為標榜政績,只專注於文宣廣告,吹噓伐善,猛往自己臉上貼金。喙長三尺,做一寸要說成做一丈;文圖並茂,簡直是說的比唱的好聽。反正,吹牛不上稅,人嘴兩層皮,好壞都由他。
  尤有甚者,媒體位討好施政者,有的是歌功頌德的「歌德派」,老狗玩不出新把戲,以顯其「無品」;也有的照本宣科,幾乎一字不漏,全文照登,自甘為「政府公報」,狼狽為奸,為賺取大筆的廣告費,走向「無格」沉淪。
  一 則典故,周武王討伐商紂,既然號稱「仁義之師」、「平民伐罪」,又何至於「血之流杵」?因此,孟子批評說:「盡信書,則不如無書。」意思是說:有些文獻的文章,修飾誇張過度,切切不可以每一句說都信以為真。
  中國史書,以「書經」和「史記」最值得徵信。
  但是,對於「武王伐紂」的說法就不太一致。
  「書經」強調:周武王以「至仁」伐「至不仁」,誇大武王戰功。
  「史記」對武王伐紂的決定戰役「牧野之戰」的記載,則著墨於武王順應天命,過度渲染武王的宅心仁厚,由諸侯拱主,聯軍度過蒙津,佈陣於牧野,因紂王部隊紛紛倒戈,引導武王殺向商都「朝歌」,迫使商紂退回他為討好愛妾「妲己」建造的豪華別宮「鹿台」,自焚而亡。
  孟子之所以慨然道出:「盡信書,不如無書。」是告訴大家:不要太相信書上的片面之言,而必須抱持審慎的保留態度,才能維持客觀,不至於被誤導。
  有些媒體,又何嘗不是如此這般?

捲土重來未可知


捲土重來未可知
  中國成語,都有其典故出處,也各有其可資證信的故事。
  秦亡,楚漢相爭。漢軍糧秣無虞,而楚軍兵疲糧絕。於是,劉邦派人去講和,開出的條件是:要項羽釋放包括太公在內的漢室被俘家族。項羽當然欣然同意,雙方並約定以鴻溝為界,以西為漢,以東為楚,是為「楚河漢界」。
  項與即刻帶兵向東回彭城,劉邦也準備退兵。可是,漢將「張良」、「陳平」等人向劉邦獻策說:「楚君潰散,機不可失,如不趁機打擊,終將養虎貽患。」劉邦採信,食言違約,出兵追擊項羽,並下令「韓信」、「彭越」的部隊會合接應。
  然而,韓彭兩隊兵馬並未及時到援,漢軍竟被楚軍擊敗。劉邦束手無措,張良分析說:韓彭兩軍沒得到什麼好處,怎麼可能起兵救援呢?於是劉邦承諾事成之後,陳州以東歸韓信,雎陽以北屬彭越,果然合力將楚軍困圍在垓下。
  韓信此時於夜裡派人在楚軍四周高唱楚地民謠,令楚軍的軍心渙散,連項羽都被攪亂得不能成眠,在帳中飲酒高唱:「力拔山兮氣蓋世,時不利兮騅不逝,騅不逝兮可奈何?」顯然已經失去鬥志。最後還是經過身邊的「虞姬」鼓勵激將,才帶領八百冰是趁夜色突圍。待天亮,漢軍才發覺,速派五千騎兵追擊。項羽且戰且走,到烏江畔,只剩二十六人。
  烏江亭長備好船隻接應,要項羽趕緊上船,安慰他:「江東雖小,上有千里地,數十萬人,足夠據地為王。」但項羽拒不上船,悲愴地說:「當年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進,如今無人隨我回來,實無顏見江東父老。」遂舉刀自刎。
  楚河漢界、養虎貽患、四面楚歌、且戰且走、據地為王、無顏見江東父老,一連串的成語,譜成動人的歷史故事,主要告誡後人:項羽不能忍一時之辱,「捲土重來未可知」,自己放棄逆轉勝的機會。

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

非昔日吳下阿蒙


非昔日吳下阿蒙
  一部三國演義,將關公神格化,以致於世人對襲取荊州,殺死關公的「呂蒙」印象不佳。
  事實上,關公武功蓋世,義薄雲天固然令人景仰,而呂蒙力爭上游的毅力精神,確實值得效法。
  呂蒙出身寒微,沒讀過什麼書,教養也不足,十五六歲就去當兵。後來,雖累積戰功升為將軍,甚至孫權拜他為大都督,但在他剛出人頭地之時,東吳朝廷中仍被視為「老粗」。
  呂蒙這個老粗打仗確有一套,孫權曾喟歎:「騺鳥累有,不如一鶚。」直稱他是幹才。
  吳蜀聯手大敗曹操之後,在兩國邊界各設軍事重鎮,蜀魏設在荊州,由關公駐守;而東吳則駐紮於陸口,最早由周瑜把關,後來交給魯肅,再由呂蒙接下。
  呂蒙力求上進,一有機會就讀書進修,觀念作風也大有精進。有一次,魯肅由老家回到陸口駐地,順道半路上去探訪呂蒙,呂蒙就當面警告魯肅:你與關公為鄰,千萬提防那隻熊虎,並提出五種不同狀況危機處理應變方案。魯肅聽完,拍呂蒙的背說:「我一直以為你只是一介武夫,今與君一席談,始知你已不是「昔日吳下阿蒙」。
  呂蒙則得意的回答他:士別三日,當刮目相看。
  很顯然,以前被人視為大老粗的呂蒙,經過多年的進修,已經把自己定位為「士」的讀書人,提醒人家要「刮目相看」。
  這個「刮目」相看,套用現代的說法,應該就是:刮除「白內障」。因為,白內障的台灣話意思是:「眼睛被蜆仔肉黏到」,也就是所謂的「白目」。凡事讀書明理的人,才不會被人譏為有眼無珠,看不清世道。

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

十羊九牧 貂蟬滿座


十羊九牧 貂蟬滿座
  「朝中有人好做官」是一句符合現實的政治語言,說明「一人得道,雞犬升天。」但也一語道破官場的黑暗。
  其實,商場上亦復如此,大老板一心想要「家天下」;而他的忠臣幹部卻想要提拔籠絡他自己的人馬,結成小集團,排斥異己,飛揚跋扈,以至於單位與單位之間爭權奪利,發生朋黨之爭。
  民主政治美其名為「選賢舉能」,但實際上靠選舉出來的「諸侯」,已成為地方霸主,「君命有所不受」。
  政務官滿天飛,官爵多而且才華不備,十羊九牧,恰似貂蟬滿座。所謂「政務官」簡單地說就是「黑官」,不必具備任用資格,但必須與首長同進退。
  基於政務需要,首長對於這些政務官「召之即來,揮之則去」,公務人員的用人制度,破壞殆盡。但是,這些人以「家臣」自居,水漲船高,恃寵而驕,反而把有任用資格的優秀人才,逼到牆角,苟且偷生。
  首長起用攀親帶故的「親信」當政務官,說明白一點也就是「家天下」的心理在作祟,得勢擺譜,如虎添翼,藉以鞏固「核心」。首長的威權,實際上已足以「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。」
  有不少首長,既野心勃勃,又疑心重重。打天下時,尚能虛心納士,任人唯賢;可是,一旦登上大位後,換人如用衛生紙,用過即丟。他的一些功臣,過去被稱讚「處事果斷」,看不順眼就罵他「獨斷專行」;以前說他「為朕分憂」,現在不聽話則斥責他「目無皇上」。家臣們朝不保夕,提著腦袋,隨時會走人。
  「伴君如伴虎」的比喻果然入木三分。別以為局處長很神威,壓力鍋鋼珠彈、汽油炸彈,隨時引爆,難得全身,請好自為之。

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

表面張力 表面功夫


表面張力 表面功夫
  林洋港「阿港伯」走了,在被大家淡忘多年之後,悄悄地走了,引起不少人無勝唏噓。
  臉皮厚,吃個夠;臉皮薄,吃不著。阿港伯的離去,不禁讓人聯想起李登輝這個人來。
  林洋港的「台灣國語」,從此絕響;而「表面張力」的勸酒文化,也從而絕跡。但是,阿港伯「阿莎力」的風骨,將長留人間。
  儘管有人形容林洋港與李登輝有「瑜亮情結」,可是大多數的人都以為:林洋港的正面評價,遠高於李登輝。尤其是兩人下台後,一個是一貫的樸實真誠,另一位則是不停地攪渾春水,褒貶立判。
  按照政治倫理的輩份排序,李登輝一直跟在林洋港屁股後面跑。李登輝之所以能後來居上,完完全全得力於他的「表面功夫」。李登輝眼尖,懂得偽裝謙恭,慇勤奉承,在經國總統面前「是!是!是!」唯命是從,「而不像林洋港那樣真誠坦率,鋒芒畢露,容易讓人誤以為功高震主。」
  林洋港是台大畢業,沒留過學,篤信佛教,拿香唸「阿彌陀佛」;而李登輝運氣好,到美國拿博士,又信奉基督喊「阿門」。這些因素當然比較獲得美國討喜專寵,美國一向對台灣政局有一定的影響力,如果說沒這種考量,實在騙人。
  當初,要是林洋港成為蔣經國的接班人,或許台灣的現狀會不一樣。李登輝鬥臭了保守元老派,搞垮了國民黨,也扶植了在野黨勢力,儼然以「國父」自居。所以難怪有人調侃說:謙虛像內衣褲,露在外頭就很難看。
  寵辱不驚,閒看庭前花開花落;去留無意,漫隨天外雲捲雲舒。阿港伯的憋屈,卻贏得喝采。

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


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
  很早很早以前,有一位窮書生不務正業,終日做白日夢,總想一朝登天,出人頭地。
  有一天,他讀了一本書,書中說:螳螂慣用隱身術,常常靠樹葉遮身隱蔽,出其不意捕捉到蟬隻。他便信以為真。
  於是,他就跑到大樹底下,仰頭尋找捕蟬的螳螂,果然發現一隻螳螂正躲在一片樹葉後,趕緊舉起竹竿要摘取那片樹葉。可是,一不小心,用力過猛,同時有幾片葉子一起掉落到地上,只好通通帶回家去選取。
  窮書生興高采烈捧著一把樹葉回家,令他的家人莫名其妙,他只是一臉興奮狀對家人說:「我要發了!」說完就拿起一片葉子,遮住自己的眼睛說:「你們能看得到我嗎?」,家裡的人據實以告:「能看見。」他又一連換了幾片樹葉,他的家人的答覆也都一樣。窮書生不死心,試了再試,家人終於不耐其煩回答他:「看不見!」
  「真的看不見!」窮書生喜出望外。家人都說:「真的!」
  隨後,窮書生就帶著這片能遮身的樹葉來到市場,看準一件好東西,一手拿著葉子遮住自己的眼睛,一手當著商店老板的面,大剌剌的納入懷裡走人,一下子被抓送衙門。官大人審明他的動機,氣得大罵:「你這個書獃子,一片樹葉遮住你的眼睛,難道連前面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了嗎?」
  「一葉障目,不見泰山。」一事當前,千萬不可自欺欺人。一葉障目,真正被矇蔽的是自己,而不是別人。
  坐上位的人,如果盡做些沽名釣譽,討好民心的枝微節末,而不專注於民生建設,最後還是很容易被識破,換來民眾的噓聲。

過人的行銷智慧


過人的行銷智慧
  做為一個業務員,要把產品行銷出去,讓人能心甘情願從口袋裡掏出錢給你,確實要有高明技巧。
  「攻城為上,攻心為上。」只要抓住顧客心理,引起他們注意,才能激發其購買慾。
  在廣告界有所謂「眼球效應」的說法,也就是「吸睛術」,爭取消費者的眼睛視線和注意力,拉近買賣雙方的距離。
  有位年輕人創業,在市區開了一家店舖,做起保險櫃生意。可是開業以後,生意清淡。雖然每天從他店家經過的人不少,卻沒有幾個人進店光顧,很讓年輕人傷腦筋。
  終於,他計從心中來,前往警察局,借來一張正在被通緝重大偷竊罪犯的照片,並將它放大數倍,然後貼在店門的落地玻璃窗上。
  照片貼出來以後,非常顯眼,立刻引起路過行人的注意,紛紛駐足圍觀。大家看過照片後,心理產生恐慌,本來不想買保險櫃的人,心裡都動搖了起來,進店參觀保險櫃的人一時暴增,門庭若市,生意也有了很大的轉變。
  也因為這家保險櫃專賣店協助公佈通緝犯照片,警方順利將罪犯逮捕歸案。警察局不但頒贈表揚狀,還透過媒體大事報導。年輕人將表揚狀及報紙的新聞報導,也一併在落地玻璃窗上製作專欄,更是錦上添花。
  年輕人的小點子,竟然小兵立大功,一舉兩得。
  行銷,是一種智慧。推銷產品,不只要有好的技巧,更要有過人的智慧。
  智慧,是戰略;技巧,則是戰術。兩者活用,攻無不克。

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

過人的行銷智慧

過人的行銷智慧
  做為一個業務員,要把產品行銷出去,讓人能心甘情願從口袋裡掏出錢給你,確實要有高明技巧。
  「攻城為上,攻心為上。」只要抓住顧客心理,引起他們注意,才能激發其購買慾。
  在廣告界有所謂「眼球效應」的說法,也就是「吸睛術」,爭取消費者的眼睛視線和注意力,拉近買賣雙方的距離。
  有位年輕人創業,在市區開了一家店舖,做起保險櫃生意。可是開業以後,生意清淡。雖然每天從他店家經過的人不少,卻沒有幾個人進店光顧,很讓年輕人傷腦筋。
  終於,他計從心中來,前往警察局,借來一張正在被通緝重大偷竊罪犯的照片,並將它放大數倍,然後貼在店門的落地玻璃窗上。
  照片貼出來以後,非常顯眼,立刻引起路過行人的注意,紛紛駐足圍觀。大家看過照片後,心理產生恐慌,本來不想買保險櫃的人,心裡都動搖了起來,進店參觀保險櫃的人一時暴增,門庭若市,生意也有了很大的轉變。
  也因為這家保險櫃專賣店協助公佈通緝犯照片,警方順利將罪犯逮捕歸案。警察局不但頒贈表揚狀,還透過媒體大事報導。年輕人將表揚狀及報紙的新聞報導,也一併在落地玻璃窗上製作專欄,更是錦上添花。
  年輕人的小點子,竟然小兵立大功,一舉兩得。
  行銷,是一種智慧。推銷產品,不只要有好的技巧,更要有過人的智慧。
  智慧,是戰略;技巧,則是戰術。兩者活用,攻無不克。

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

拍部屬的馬屁


拍部屬的馬屁
  「捧上欺下」是一種很通常的職場文化。對上司,裝出一副阿諛奉承的笑臉,一轉回頭對下屬則變成疾言厲色的臭臉。這種人,實在太多太多!
  瞞上欺下,固然在職場上吃香,但他的為人,卻被人瞧不起,隨時背後有人指指點點。
  其實,真正懂得派人處世的人,都要學會「偶而拍拍部下的馬屁」。光會拍上司馬屁固然重要,對下屬會哄一哄,才是紅花配綠葉,相得益彰。
  「世界上能為別人減輕負擔的,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。」這是英國名作家說過的話。職位低的人,並不一定是他書讀得不多,或是辦事能力不好。許多屈居下位的人,多半是年資淺、機遇不佳,或是不善於表現的老實人。在這些人當中,通常是臥虎藏龍,人才濟濟。有道是:「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。」千萬不要輕忽他們的實力與潛能。
  紆尊降貴,屈尊就卑,人的機運不同。但是,我們相信:人都有自尊,都有被人尊敬的心理需求。上司希望得到部屬的尊敬,下屬一樣想得到上司的尊重。
  根據大家的經驗和體認,職位越低的人,越期待得到長官的關心和肯定。這種人「士為知己者死」,他們越懂得知恩圖報,越是講義氣位你賣命。
  所以,不要老是眼睛看上不看下,部屬和你的地位差距越大,你對他偶而拍拍馬屁,他們回應給你的力量就越強。你老是擺起臭架子,對他們苛責訓斥,倒不如有時虛情假意哄哄他們,誇讚他們的表現,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!

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

運用之妙 存乎一心


運用之妙 存乎一心
  北宋時期,北方的金兵大舉入侵,宋軍節節敗退,各地招募的義勇軍奮勇抵抗,由「岳飛」領軍的岳家軍嶄露頭角。
  某天,岳飛帶領百位騎兵在河邊操練,突然一大軍的金兵在附近出現,嚇得岳軍臉色大變。岳飛鎮靜地向部隊喊話:「敵人雖然人數眾多,可是他們還沒有搞清楚我們的虛實,我們應該趁他們尚未佈署之前突擊,必可擊退。」於是率先策馬迎敵,勇斬一將,果然金兵生懼撤退。
  這一勝仗,引起大帥「宗澤」的注意,速召見岳飛,至為器重,並嘉勉他要成為智勇雙全的大將,要多研習兵法陣勢,並當場贈予這位少年英雄一些陣戰兵書。沒想到後生可畏的岳飛,在翻閱這些兵法後,竟向宗大帥說:「這些都是古代的既有之局,兵法雖說佈好陣再出戰,但運用之妙,存乎一心,不必拘泥成法。」
  過不久,岳飛的成名之作「偃城大捷」,即是不拘泥成法,以靈活運用戰術大破全國的「拐子馬」重騎部隊。拐子馬是以重鎧甲連鎖三騎為一組,衝撞步兵陣營威力強大。岳飛派工匠打造狀似長槍柄帶鐮刀的「麻札刀」,下令「不准抬頭,只管專心砍馬腳」。三馬相連的拐子馬,只要砍傷其中一匹,這一組就絆倒;前面仆倒,後面跟著連環堆擠在一起。然後岳家軍的步兵一擁而上,將一萬五千名重裝騎兵盡數殲滅。
  後代有人形容:岳飛是中國軍事史上首創「散兵戰術」的鼻祖。岳飛不輕信:「陣而後戰,兵法之常。」而堅持自己的作戰要領:「運用之妙,存乎一心。」這八字箴言的精義出在那個「一」字上,亦即「作戰目標」統一思想,集中全力,齊一步驟,始能收放自如。

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

明主貴士 任用專才


明主貴士 任用專才
  「戰國策」有這麼一段述說:
  齊宣王召見「顏斶」,他是有學行而隱居不仕的「處士」。顏處士進殿,宣王很不客氣叫他:「你過來!」顏斶也不悅地回話:「王上,你過來!」
  左右侍臣見狀不妙,湊過去警告顏斶說:「他是國君,你是小百姓,不得無禮!」顏斶卻義正辭嚴大聲說:「要我過去,那是貪慕權勢;請大王過來,才是禮賢下士!」
  齊宣王聲色俱厲責罵:「是皇帝尊貴?還是士人尊貴?」顏斶理直氣壯答道:「當然是士人尊貴啦!從前秦國攻打齊國,秦將下了一道命令,凡是敢在賢人柳下惠的墳墓周邊五十步以內砍柴的,一律處死!後來又下命令說:能拿下齊王人頭的,封萬戶侯,並賞賜黃金千鎰。可見,活王的人頭,竟不如死士的墳墓。」
  宣王不再吭聲,左右人都說:「齊國兵強馬壯,天下人都來為大王効命,當今最上等的士人都謙稱為匹夫,很下賤!」
  顏斶不為所動:「居上位的不施行仁政,只喜歡標榜虛名,一定流於傲慢,凶險也就隨之而至。從古到今,沒有只愛虛名而能治天下的,君王不以向人請教為羞恥,也不以向下位的人學習而感到慚愧,所以能夠建立德業,功名流傳後世。許多明君都自稱孤、寡人、不穀,就是自居人下而對士表示尊敬。」
  其實,「士」不一定是狹義的「讀書人」,而是泛指「適才適所」做官的人。可是當今情勢,公門領導人任用部屬,會聽話的吃香,能力不重要,很少用專才,而是就地分贓,將心腹分據山頭,幫忙穩住江山。至於專業事務,則要求次級常務官處理。一級政務主管如果太專業,懂得太多,那麼意見就多,不好指揮帶動,其理甚明。

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

把握尺度 見好就收


把握尺度 見好就收
  好,還要更好;多,還要更多。這是人類貪婪通病。
  其實,做事情可以有這種心態,精益求精,多多益善。可是,對於身外之物,就不能貪求無饜。
  阿拉伯人很早就有商品意識和商業行為,他們深諳「見好就收」的道理。
  在「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」寓言中,只要念著「芝麻開門,芝麻開門」的口訣,就能進入藏寶山洞。有的人適量的取走金銀珠寶,既沒眼珠發紅,內心發黑,也沒有腦袋發脹,遵循了「見好就收」的規矩,冷靜地出了洞,回家安穩的過日子。可是,大多數的人一進入山洞,不但看得眼花撩亂,手忙腳亂,連腦袋都幾乎脹破了,利令智昏,再怎麼拿都不嫌多。結果,強盜回來了,個個給大卸八塊了。
  玩股票的人,都知道「低價買進,逢高賣出」的遊戲規則。然而,「逢高」永滿沒止境,一心期待漲停板,不忍釋手,結果被套牢了,依舊死守一畝田。
  也有人爬到了相當的高度,身份地位比應得的高出很多,一樣是「一山還有一山高」,一個星不夠,兩三個星不滿足,有了五個星,還想要滿天星。心如走馬平原,跑得快不夠爽,最好能像F16一飛沖天。
  「見好就收」這個俗理,透射著理性的光輝和對尺度的冷靜把握。只知大砍大殺,乃是匹夫之勇;唯有適時鳴金收兵才是智人良將。
  做任何事情,最好要拿捏自己的條件能力,定出一個限度,見好就收,才不致於慾壑難填,自取其辱。

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

老實人磨成老滑頭


老實人磨成老滑頭
  「老子」第六十三章有句話:「夫輕諾必寡信,多易必多難。」輕易對人承諾,就很少守信用。所以說:「輕諾寡信」,同時警告世人:「輕信易惑」,太容易相信別人,就會受人迷惑。」
  「信」這個字是由「人」「言」兩個單字組成,簡單地說就是:「人說的話」。
  說話算話,就是「信用」,是人的「第二生命」,所以又說:「人無信不立。」我們更信誓旦旦說:「君子一言,駟馬難追。」無論是君子或小女子,口舌出言,連駟馬駟乘都無力拉回。
  喜歡吹牛皮的人,一天到晚鼓起三寸不爛之舌,說得天花亂墜,好大喜功,專門畫大餅,可以用自己的大嘴巴將火車吹著追高速鐵路跑,但對照他的所作所為,只會讓人不敢相信,更令人看不起,因為這個人「信用掃地」。
  馬來西亞作家「朵拉」寫了一篇「答應不是做到」的文章,在歸納人們的交際活動中,常有不誠實、不信守承諾的現象。常常有人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,對方一句:「好的!沒問題!」就信以為真,既感動又放心。可是,過了不多久,石沉大海,又後悔自己放心得太早,太容易輕信別人。
  「答應,並不表示一定可以做得到。」別人的熱情,未必能完完全全朝著你的心意發展。
  老實人做久了,也會被謊話磨成好滑頭。
  「荀子」說:「口言善,身行惡,國妖也。」說一套,做又是一套,言行不一的「國妖」,自有其處世哲學。或投機鑽營,或敷衍唬弄,或陰謀搗鬼,或玩弄民粹。雖然得意於一時,然而天理昭彰,終究有柳暗花明的一天,遭人鄙視唾棄,遺臭萬年。

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

弱中圖強 退中求進


弱中圖強 退中求進
  生活中若想要有大的成就,千萬不能急躁妄動,而應該先認清自己的實力條件和環境狀況,弱中圖強,退中求進。
  「老子」曾說:「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;將欲弱之,必圖強之;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;將欲奪之,必故與之。」老子的這段話,十足表現出他卓越的辨證思想。
  勢不如人,為了勝過對手,先讓他三分;等到自己養精蓄銳,厚植實力,有把握勝過他的時候再出手。
  後蜀十七歲的小皇帝「孟昶」,有一天退朝之後,老臣「李仁罕」私下請求皇帝掌管六軍。李仁罕依老賣老,平素目無法紀,橫行霸道,貪贓枉法,霸佔民田,私建豪宅,打算趁小皇帝立足未穩,要乘機攬權。可是,小皇帝明知李仁罕在朝多年,親信多,勢力大,萬一得罪了這號權臣,搞不好興風作浪,人仰馬翻,不得安寧。迫於無奈,小皇帝想起「欲擒故縱」,答應了他的請求。
  不久,小皇帝又拜李仁罕為掌管兵權的中書令,讓李仁罕燄氣高漲,驕橫益增,言行更為放肆。心想:有了威望,又有兵權,說不定再過不久,皇帝又要封我為公了!
  兩個月過去了,李仁罕沒有一天不在等待晉封加爵。果然有一天,聖上傳旨召他進宮,他幾乎走起路來飄飄欲仙。
  「李仁罕聽旨!」李仁罕止不住樂答曰:「臣在!」
  「朕今日賜你死!」李仁罕忽覺晴天霹靂,正待開口「臣有何罪?」皇帝鏗鏘有力宣稱:「你圖謀不軌,對禁軍將領下令只能聽令於你,動用府庫建造私宅......」話還沒說完,李仁罕就癱倒在地,被人推出問斬。從此,孟昶除去禍根,鞏固帝位。
  強在弱中取,進在退中求。這個道理,值得大家細思回味。

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

打開天窗說亮話


打開天窗說亮話
  人,大多是虛偽的。就連「超人」也是一樣,內褲外穿的打扮,以展現他的「威猛」。
  也有不少人,說的是人情義理,做的卻是傷天害理。
  真誠、坦率,讓人油然而生好感。
  前英國首相「邱吉爾」有一個很「特別」的潔癖,只要一有空閒,就跳進浴缸泡澡,然後光溜溜裸著身體,在房間裡踱來踱去,以事輕鬆休息。
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邱吉爾來到美國華盛頓會見羅斯福總統,希望英美兩國加強結盟,聯手共同對抗德國納粹,並要求美國給英國物資與武器支援。邱吉爾首相當然是受到美國官方的熱情招待,被安排住進白宮。
  一天早晨,邱吉爾洗完澡,光著身子在白宮接待房間裡來回踱步,忽然有人按門鈴,邱吉爾毫不介意前去應門,打開門一看,赫然是羅斯福總統。羅斯福看到邱吉爾一絲不掛,連聲道歉,便轉身想退出去。
  這時,邱吉爾伸出雙臂,大聲呼喚:「總統先生,歡迎進來!」他接著平和地說:「大不列顛首相是沒有什麼東西需要對美國總統隱瞞的。」羅斯福見邱吉爾態度極其自然,也不再覺得羞赧驕情,兩人哈哈大笑了起來。
  也許是如此袒裎相見,這次談判獲致圓滿協商,美國對英國提供大批軍需物資,終於打敗德國,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。
  後來,有人說:邱吉爾的裸身相見,對那次英美兩國高峰會談,產生高度影響,提前收獲戰果,迫使德國舉白旗。

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

一路走來 始終如一


一路走來 始終如一
  有幾位年輕人,某天正在聽西洋哲學之祖「蘇格拉底」的課,突然有人向大師舉手發問:「怎樣才能成為像老師那樣學識淵博?」
  蘇格拉底並沒有直接回答,只是轉移話題說:「今天我只讓各位做一個簡單的動作。請每一個人把你的胳膊盡量往前揮,然後再用力向後甩。」蘇格拉底先示範了一遍,要求學生從今天開始,每天做三百下。
  學生都笑成一團,因為這動作輕而易舉,再簡單不過。
  一個月之後,蘇格拉底問學生:到底有幾個人堅持做到?結果有將近九成的學生舉手。
  過了一年,蘇格拉底忽然在課堂上,再次問學生:最簡單的那個甩手動作,到今天還有哪幾位堅持做到?
  這時,教室突然鴉雀無聲,個個左顧右盼,相互觀看。
  結果,只有一個人勇敢地舉起手來。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著名哲學家的「柏拉圖」。
  柏拉圖和其他同門師兄弟的最大不同之處,就在於他堅持完成老師教導的那個簡單的遊戲。即便是再簡單的教導,她始終抱持認真學習的態度,這也幫助他取得了別人永遠無法獲得的成就。
  能否成功的關鍵,就在於你是不是有始有終,堅持以往。許多人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,剛開始時信誓旦旦,過了不久,便不了了之。
  善小而不為,心猿意馬,做是虎頭蛇尾,注定難成大業。一個人的做事態度,從小事中就可以充分體現。

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

東方人的嫉妒心態


東方人的嫉妒心態
  這是流傳在東南亞一帶的故事,反映出傳統的東方式嫉妒心態:「見不得人好」,看了令人毛骨悚然。
  有一個人幸運地遇見了上帝,上帝要賜福於他,慈祥地對他說:「我現在要滿足你一個願望,但有一個前提是:你的鄰居必須得到雙倍。」
  那個人聽了喜出望外。可是,他仔細一想,別人平白得到雙份的好處,心裡總是很不平衡。
  要是:我得了一箱黃金,鄰居就跟著得了兩箱黃金;我得了一位絕世美女,鄰居那位打光棍的傢伙,就同時擁有兩位美女可左擁右抱;我若是有了一份田產,那鄰居不就會得到大我兩倍的田產嗎?
  他想來想去,越不是滋味;因為,他實在不甘心讓鄰居佔了便宜。
  最後,他咬緊牙關對上帝說:「萬能的主啊!請挖去我的一隻眼吧!」
  這雖然類似笑話,但其實也真實反映出東方人的嫉妒心態。它提醒我們:如果讓人類的這種心態惡性循環下去,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將成為嫉妒的陪葬品。
  偏狹、自私和嫉妒,都是人的劣根性。
  但是,如果因為嫉妒心,而刺激自己奮發向上,則是積極的。「你好,我要比你更好!」為了比別人做得更好,把嫉妒心當作一種驅使自己往前衝的動力,激勵自己努力進取,將嫉妒轉化為激勵因素,反而能夠激發人的創造性。
  如果你是站在消極的嫉妒這一邊,你就是與魔鬼同行的受難者。別人不好,你的下場也更慘!寧為玉碎,不願瓦全,值得嗎?

東方人的嫉妒心態


東方人的嫉妒心態
  這是流傳在東南亞一帶的故事,反映出傳統的東方式嫉妒心態:「見不得人好」,看了令人毛骨悚然。
  有一個人幸運地遇見了上帝,上帝要賜福於他,慈祥地對他說:「我現在要滿足你一個願望,但有一個前提是:你的鄰居必須得到雙倍。」
  那個人聽了喜出望外。可是,他仔細一想,別人平白得到雙份的好處,心裡總是很不平衡。
  要是:我得了一箱黃金,鄰居就跟著得了兩箱黃金;我得了一位絕世美女,鄰居那位打光棍的傢伙,就同時擁有兩位美女可左擁右抱;我若是有了一份田產,那鄰居不就會得到大我兩倍的田產嗎?
  他想來想去,越不是滋味;因為,他實在不甘心讓鄰居佔了便宜。
  最後,他咬緊牙關對上帝說:「萬能的主啊!請挖去我的一隻眼吧!」
  這雖然類似笑話,但其實也真實反映出東方人的嫉妒心態。它提醒我們:如果讓人類的這種心態惡性循環下去,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將成為嫉妒的陪葬品。
  偏狹、自私和嫉妒,都是人的劣根性。
  但是,如果因為嫉妒心,而刺激自己奮發向上,則是積極的。「你好,我要比你更好!」為了比別人做得更好,把嫉妒心當作一種驅使自己往前衝的動力,激勵自己努力進取,將嫉妒轉化為激勵因素,反而能夠激發人的創造性。
  如果你是站在消極的嫉妒這一邊,你就是與魔鬼同行的受難者。別人不好,你的下場也更慘!寧為玉碎,不願瓦全,值得嗎?

東方人的嫉妒心態


東方人的嫉妒心態
  這是流傳在東南亞一帶的故事,反映出傳統的東方式嫉妒心態:「見不得人好」,看了令人毛骨悚然。
  有一個人幸運地遇見了上帝,上帝要賜福於他,慈祥地對他說:「我現在要滿足你一個願望,但有一個前提是:你的鄰居必須得到雙倍。」
  那個人聽了喜出望外。可是,他仔細一想,別人平白得到雙份的好處,心裡總是很不平衡。
  要是:我得了一箱黃金,鄰居就跟著得了兩箱黃金;我得了一位絕世美女,鄰居那位打光棍的傢伙,就同時擁有兩位美女可左擁右抱;我若是有了一份田產,那鄰居不就會得到大我兩倍的田產嗎?
  他想來想去,越不是滋味;因為,他實在不甘心讓鄰居佔了便宜。
  最後,他咬緊牙關對上帝說:「萬能的主啊!請挖去我的一隻眼吧!」
  這雖然類似笑話,但其實也真實反映出東方人的嫉妒心態。它提醒我們:如果讓人類的這種心態惡性循環下去,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將成為嫉妒的陪葬品。
  偏狹、自私和嫉妒,都是人的劣根性。
  但是,如果因為嫉妒心,而刺激自己奮發向上,則是積極的。「你好,我要比你更好!」為了比別人做得更好,把嫉妒心當作一種驅使自己往前衝的動力,激勵自己努力進取,將嫉妒轉化為激勵因素,反而能夠激發人的創造性。
  如果你是站在消極的嫉妒這一邊,你就是與魔鬼同行的受難者。別人不好,你的下場也更慘!寧為玉碎,不願瓦全,值得嗎?

東方人的嫉妒心態


東方人的嫉妒心態
  這是流傳在東南亞一帶的故事,反映出傳統的東方式嫉妒心態:「見不得人好」,看了令人毛骨悚然。
  有一個人幸運地遇見了上帝,上帝要賜福於他,慈祥地對他說:「我現在要滿足你一個願望,但有一個前提是:你的鄰居必須得到雙倍。」
  那個人聽了喜出望外。可是,他仔細一想,別人平白得到雙份的好處,心裡總是很不平衡。
  要是:我得了一箱黃金,鄰居就跟著得了兩箱黃金;我得了一位絕世美女,鄰居那位打光棍的傢伙,就同時擁有兩位美女可左擁右抱;我若是有了一份田產,那鄰居不就會得到大我兩倍的田產嗎?
  他想來想去,越不是滋味;因為,他實在不甘心讓鄰居佔了便宜。
  最後,他咬緊牙關對上帝說:「萬能的主啊!請挖去我的一隻眼吧!」
  這雖然類似笑話,但其實也真實反映出東方人的嫉妒心態。它提醒我們:如果讓人類的這種心態惡性循環下去,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將成為嫉妒的陪葬品。
  偏狹、自私和嫉妒,都是人的劣根性。
  但是,如果因為嫉妒心,而刺激自己奮發向上,則是積極的。「你好,我要比你更好!」為了比別人做得更好,把嫉妒心當作一種驅使自己往前衝的動力,激勵自己努力進取,將嫉妒轉化為激勵因素,反而能夠激發人的創造性。
  如果你是站在消極的嫉妒這一邊,你就是與魔鬼同行的受難者。別人不好,你的下場也更慘!寧為玉碎,不願瓦全,值得嗎?

東方人的嫉妒心態


東方人的嫉妒心態
  這是流傳在東南亞一帶的故事,反映出傳統的東方式嫉妒心態:「見不得人好」,看了令人毛骨悚然。
  有一個人幸運地遇見了上帝,上帝要賜福於他,慈祥地對他說:「我現在要滿足你一個願望,但有一個前提是:你的鄰居必須得到雙倍。」
  那個人聽了喜出望外。可是,他仔細一想,別人平白得到雙份的好處,心裡總是很不平衡。
  要是:我得了一箱黃金,鄰居就跟著得了兩箱黃金;我得了一位絕世美女,鄰居那位打光棍的傢伙,就同時擁有兩位美女可左擁右抱;我若是有了一份田產,那鄰居不就會得到大我兩倍的田產嗎?
  他想來想去,越不是滋味;因為,他實在不甘心讓鄰居佔了便宜。
  最後,他咬緊牙關對上帝說:「萬能的主啊!請挖去我的一隻眼吧!」
  這雖然類似笑話,但其實也真實反映出東方人的嫉妒心態。它提醒我們:如果讓人類的這種心態惡性循環下去,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將成為嫉妒的陪葬品。
  偏狹、自私和嫉妒,都是人的劣根性。
  但是,如果因為嫉妒心,而刺激自己奮發向上,則是積極的。「你好,我要比你更好!」為了比別人做得更好,把嫉妒心當作一種驅使自己往前衝的動力,激勵自己努力進取,將嫉妒轉化為激勵因素,反而能夠激發人的創造性。
  如果你是站在消極的嫉妒這一邊,你就是與魔鬼同行的受難者。別人不好,你的下場也更慘!寧為玉碎,不願瓦全,值得嗎?

一招鮮 吃遍天


一招鮮 吃遍天
  林大,什麼鳥都有。
  世間億萬人,一個人一個樣,從來沒有長得百分百相像的人。
  不同的音符,也才能譜成動人的樂章。
  每一個人都應該有「跟別人不一樣」的個性。所謂「個性」,就是「自成一格」,自別於他人,是「孤門獨市」,有其「特色」。縱然不是很特別,卻也是獨一無二的。簡單地說,個性「就是不一樣!」
  寫字,應像八仙過海,各顯神通,自成一體。
  清朝乾隆年間,有兩位書法家。一個擅長模仿古人,橫豎學柳公權,撇捺像顏真卿,字體似王羲之,力道猶如蘇東坡,所以自覺得意。而另一個則正好相反,埋頭苦練,要求一筆一畫都不同於古人,心裡覺得踏實。
  某日,兩人相見,仿古書法家嘲諷自學書法家:「請問仁兄,你的字哪一筆像古人?」另一位書法家一點也不介意,只是笑著問對方:「也請問仁兄,你的字究竟哪一筆是你自己的?」
  仿古的那一位,頓時啞口無言,一時答不上話來。
  成功者都是有個性的。老是跟著別人的屁股跑,永遠不可能超越別人。
  書畫名家「齊白石」有句名言:「學我者生,似我者死。」他強調個性是區別大眾的。正因為個性的差異,才構成人生萬象的異彩紛呈。
  要想成功,必須走出自己的風格來。

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

隨身附和湊熱鬧


隨身附和湊熱鬧
  東施效顰,其實不見得好笑;因為,至少她還看得見什麼才是美,只是審美觀差了一點而已。
  從前有個盲人,因為眼睛看不見東西,又擔心別人取笑他,所以一舉一動總學著和別人一樣,表現出沒有什麼地方不如人。
  有一個夏天的午後,盲人又來到村頭的一棵大樹底下乘涼,和一群村民喝茶聊天,徐徐涼風,很是愜意。
  忽然,村民看到一個小孩,拿著一根沾滿黏膠的竹竿,爬到樹上,小心翼翼地要粘樹枝上的蟬。一個不小心,竹竿滑落掉地,張惶失措之餘,那個小孩差一點從樹上跌了下來。
  這驚險的一幕,讓圍觀的村民拍手叫好,慶幸小孩搶回一條命。那小孩卻嚇得一臉鐵青,待在樹上不敢下來。
  盲人一聽有人鼓掌叫好,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鼓掌叫好,還情不自禁放聲開懷大笑幾聲。
  村民正在同情小命一條,不知要如何救小孩下來,突然聽到盲人幸災樂禍大笑,甚覺莫名其妙。於是,有人問他:「你看見什麼了!怎麼鼓掌大笑?」
  盲人一邊大笑,一邊樂不可支回答說:「剛才有人鼓掌叫好,一定是有什麼好笑的東西,你說是不是!」村民們聽這麼一說,感覺滑稽至極,一起大笑。有的笑得合不攏嘴,更有的捂著肚子直不起來腰來,連眼淚都笑得流了滿地。
  人的觀察力有所不同,見解也有高低之分。但是,一味隨聲附和,企圖掩飾自己的無知,卻是欲蓋彌彰。
  花海、燈會、熱氣球、年貨大街,各地搶著辦。可是畫虎類犬,就不覺得有什麼好笑了。

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

神仙也會打錯鼓


神仙也會打錯鼓
  朗朗乾坤,茫茫蒼穹;兵無常勢,謀無常局。
  連神仙打鼓也會錯,休怪人有失足,馬會失蹄。
  常人說:危機就是轉機,轉機就是契機。只要記取失敗教訓,及時回頭,失之東隅,也可收之桑榆。很多事情,沒有一定,也沒有未必。再貧脊的土地,也還有利用的價值。
  東漢初年,遼東一帶養的都是黑毛豬。忽然有一天,一戶養豬人家的老母豬生了一窩白豬,驚動鄉里,爭相一睹。
  一位豬販動起腦筋,認為物以稀為貴,如果把白豬送到燕京市場販售,一定可以大發一比洋財。於是,不辭辛勞,花了將近三個月的艱苦跋涉,來到燕京城都。這時小白豬已經長大不少。可是,當豬販將白豬送到市場時,簡直給嚇呆了,原來那裡賣的全都是白毛豬,白毛豬不足為奇,價錢還不如黑毛豬。
  豬販空歡喜一場,十分懊惱。待他心神甫定,靈機一動,何不再從這裡買幾十頭白毛豬帶回遼東去賣?果然,真的是物以稀為貴,非常搶手利市。接著,他又把遼東的黑毛豬送到燕京,再從燕京買白毛豬回遼東來賣。來回幾趟,實實在在發了筆財。
  再完美的準備,也不一定會朝著期待發展。
  很多時候,即使在失敗中,也孕育著成功的機會,關鍵在於你能不能靈活思維,順水推舟,是就勢騎驢?或順坡下驢?全要靠自己取決。
  地球是圓的,怎麼走都是順路。如果你能審時度勢,找對方向,那麼翻手為雲,覆手為雨,都在你的掌控之中,騏驥必歸伯樂。失敗頓挫,算不得什麼,痛定思痛,總能英雄一回!

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

教訓比經驗重要


教訓比經驗重要
  會讀書不如會做事,會做事不如會做人。
  會讀書,是有知識;會做事,是靠經驗;而會做人,主要來自於教訓與活用。
  意大利畫家達文奇說過:經驗永遠不會對你做錯誤引導,把你引導錯誤的只是你自己的判斷;而錯誤的判斷,乃是由於根據並非藉著實驗而產生的經驗來預料結果。
  鳥獸動物,從小跟媽媽學習攝取食物,日積月累有了經驗,長大後自求獨立。所有的經驗都來自上一代,但成長後的際遇,就得自求多福。
  有一位老船長,駕駛技術一流,經歷無數大風大浪,終能逢凶化吉。船長有一個兒子,是唯一繼承人。船長對兒子的期望很高,所以對開船的經驗傾囊相授。
  有一回,船長的兒子出海,他很放心讓他獨立作業,因為兒子對輪機知識和駕駛經驗都十分豐富。可是,他的兒子卻再也沒有回來,還有他的船。
  船長的兒子亡命於一次颱風,對於船長來說,那又是微不足道的大風浪而已。
  船長傷心之餘,懊惱地說:從兒子懂事開始,我就認真教他如何開船,教他如何對付風浪暗流,我把所有經驗都傳授給他,可是他竟然在近海的海域內被吞噬,到底是為什麼?
  有人安慰他:他不是一直都在你身邊,由你手把手教他嗎?
  也有人就事論事指點他:這都怪你!你只傳授他經驗,卻沒有傳授他教訓,他懂得的無非是紙上談兵而已。
  教訓比經驗重要。沒有教訓,永遠學不乖;光談經驗,沒有實戰教訓,還有什麼用?

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

以愚困智 以駑對駟


以愚困智 以駑對駟
  諜對諜,以智鬥智,這是「相對理論」,是常人所運用;但是,這未必是正確的方法。
  宋太祖時期,南唐廣陵人徐鉉、徐鍇兄弟,以及鍾陵人徐熙,號稱「江南三徐」,學識淵博,通今博古,名聲卓越。
  其中以徐鉉的聲望最高。有一年,江南派徐鉉進京納貢,照例朝廷要派官員去做押伴使,陪他入宮。可是,滿朝文武都因為擔心自己的辯才不如徐鉉,怕會相形見絀,出醜露乖,自損官威,個個噤若寒蟬。宰相趙普正為此傷透腦筋,只好向宋太祖請示指派人選。
  宋太祖當場並未做出決定,令宦官宣殿前司聽旨,要他寫出十個不識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送呈。
  隨後,宦官將名單呈閱宋太祖,太祖也不仔細過目,拿起御筆,隨便一揮就點出一個人來。在朝官員莫不大吃一驚,但沒有人膽敢再請示。
  被點為押伴使的那個人,即刻動身迎接。結果,一路上徐鉉口若懸河,意見特別多;但殿中侍者卻只是目瞪口呆,像鴨子聽雷一樣。徐鉉自言自語,自討沒趣,英雄無用武之地。
  要制伏智慧的對手,有時不必用對等的智慧去應對。「以愚困智」是一種減少內耗的最好方法。越是聰明的人,越會互相攀比,勾心鬥角,最終是你死我活,兩敗俱傷。
  道家思想的辯證思維,闡明「相反的兩極,到某種程度便相互接近轉化。」大智若愚,大拙若巧,智與愚的轉化,當事人最清楚。有人濫竽充數;有些人「道不行,乘桴浮」;也有些人不露圭白;卻也有人喙長三尺;更有些人狗尾續貂,只要面子卻不要臉。

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

功高震主 失寵之日


功高震主 失寵之日
  古人常說「伴君如伴虎」,越接近核心,越要自保。
  做人下屬,必須恪守分際,要「到位」,卻不可「越位」。一旦你的光芒遮蓋了你的上司,搶了他的風頭,對他構成威脅,你將面臨一場災難。
  在漢代,有一位賢能地方官,安民有方,百姓樂業,社會穩定,名響朝野。
  果然,皇帝突然召他回朝。臨行前,他座下一位謀士求見,問他:「皇上如果問大人如何治理地方,怎麼回答?」
  這位官吏坦然直言:「我會說大公無私,任用賢才,嚴格執法,賞罰分明。」
  謀士卻頻頻搖頭說:「非也非也!如此一來將陷大人於不利。在皇上心目中,大人的聲名也太過顯赫,若是再自誇其功,後果不堪設想。」
  該官員恍然大悟,「功高震主」沒有好下場。於是在皇帝召見時,他一再謙辭獎賞,只一再強調「都是皇上的英明感化百姓所致」,果然龍心大悅,將他留在身邊,委以大任。
  君子藏器於身,相時而動。特別是千萬不要在別人面前邀功請賞,以免讓人「吃味」。你的聰明才智,不可在長官面前炫耀,令人認為你恃才傲慢,盛氣凌人。
  功高震主之時,往往也是失寵之日。惜才愛才的上司畢竟是鳳毛麟角,至少或多或少都懷有嫉妒鬼火,一旦你鋒芒太耀眼,他便自覺黯然失色,擋了他的身影,甚至動搖他的地位,從此將你視為心腹大患,如鋩在背,巴不得早點拔除你這個眼中釘、肉中刺。

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

放長線釣大魚


放長線釣大魚
  東漢光武帝時的朝官「甄宇」太學博士,為人忠厚,遇事謙讓,頗孚眾望。
  有一年臨近除夕,皇上賜給群臣每人一隻外邦進貢的活羊。可是,這批羊有大有小,肥瘦不均,很讓主辦人犯愁,不知道該怎麼公平分配。
  大臣們意見紛歧,紛紛獻策。有人主張把羊通通宰殺,肥瘦搭配,平均分配。也有人建議,乾脆用抽籤的方式,好壞全憑運氣。朝堂上七嘴八舌,爭論不休,好像菜市場喧鬧。
  這時,甄宇獨排眾議,站出來講話:「分隻羊有必要這麼費勁嗎?我看大家隨便牽一隻羊走算了!」說完便率先牽了最瘦小的一隻羊回家過年。其餘眾臣群起效尤,羊隻很快被分發完畢,皆大歡喜。
  這件事很快傳到光武帝耳裡,讚賞甄宇的寬懷謙讓,授予「瘦羊博士」美譽,稱頌朝野。不久之後,在群臣推舉下,甄宇又被朝廷提拔為太學博士院的院長。
  吃虧就是佔便宜,有失必有得,屢試不爽。
  大家都隻到:想抓雞,先要蝕把米;要釣魚,先得放餌。如果捨不得一把米,或放餌誘魚,你根本就抓不到雞,也釣不到魚。
  生意開張,「試賣」、「特價」是少不得的花招。「34元便當」,薄利多銷,那怕是虧了一些錢,但可以吸引顧客上門,「俗貨在這裡啦!」口耳相傳。百貨公司「每日一物」、「每週特價」的促銷活動,也是魅力十足的商業伎倆。
  聲東擊西,放長線,釣大魚。捨小利,吃眼前虧,說不定會給你帶來更大的收益。

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

意思表達 收放自如


意思表達 收放自如
  東西可以隨便吃,話卻不能亂講。
  尤其當一個人身處動亂劇變時,說話表態更需要因時而變,從而掌控形式,抓住機遇。謹慎「收聲」,適時「出聲」,才能趨吉避凶。
  收聲與出聲,看似矛盾,實則不然。謹慎收聲可保證安全,避免不自量力遭受打擊;而適時出聲,可以爭得進取、有效震懾對手。是收聲?還是出聲?是時機問題。「強在弱中取,進在退中求。」如是而已!
  明武宗正德年間,寧王「朱宸濠」謀反,很快就被「王守仁」擒獲。但是明武宗好大喜功,原本希望自己親自征伐,以顯示武功,因此對王守仁的「掠人之美」深不以為然。加以武宗身邊寵臣江彬、張忠等人對王守仁心懷成見,借機進讒言,於是派兩名太監到王守仁駐地視導監控。
  王守仁在酒樓擺宴接風,酒至半酣。王守仁摒退左右,要手下撤去樓梯,然後搬出兩箱書信給兩位太監看。裡面全都是繳獲的宮中太監私通朱宸濠的密函,當然也包含兩位太監在內。太監看了之後,大驚失色,臉色鐵青。因為,這會要他們腦袋!可是,王守仁笑著要他們收下焚毀。
  兩位太監感激不盡,從此回宮後,明裡暗裡幫王守仁說好話、敲邊鼓,終於讓王守仁逃脫政敵陷害,以及武宗的猜忌,很多事情也都靠他們兩人從中斡旋。
  身陷流言,解釋越多,越描越黑。王守仁抓住機會,適時出身,恰到好處,擲地有聲。當初,如果胡亂放炮反擊,到處申冤,不但得罪人,也可能招致殺身之禍。

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

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


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
  最近數月以來,由於日本刻意升高「釣魚台」護土紛爭,導致中國大陸與日本的關係緊張。
  中國大陸全國政協委員,也是中國軍事科學會的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「羅援」少將,代表中國官方發表措辭強烈的談話。
  羅援強調:「敢於打鬼,天下無鬼;怯於打鬼,到處是鬼。」對於日本的挑釁,是否終有一戰?決定權不在中國;但是,報復權在中國。
  他又說:一旦日本挑起戰爭,這個戰爭怎麼進行?怎麼結束?那就不是日本人說了算。主動權,是在中國的手裡。
  日本人侵略的本質,一直沒有變,向來是欺善怕惡,吃軟不吞硬。他們走的是「浪人」的「流氓路線」,死皮賴臉,死纏濫鬥,一皮天下無難事。只要據為己有,就讓對手撓破頭皮無計可施。
  所謂「流氓路線」,即是不循章法,不講仁義道德,百無禁忌。看到什麼,就想要什麼,你不給,我就搶;想要你做什麼,你就得乖乖聽話,再不聽從,我就打罵槍斃。
  正人君子對付小人,有時候也要帶點「流氓氣」:一是身陷險境,不耍流氓便無法脫身;其次是你的對手流氓至極,不得不「以其人之道,還治其人之身」。
  看到中國大陸如此「火大」,著實大快人心!台灣不是日本對手,台灣人只會叫一叫,沒實力,就像狗吠火車。可是,大陸就不一樣,人家也是流氓硬底子,有的是實力,這一叫準讓日本發毛。要是硬碰硬,對幹了起來,誰才是「流氓大哥」立見真章。台下觀眾,趕快鼓掌催場!

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

閉月羞花 沉魚落雁



閉月羞花 沉魚落雁
  西施、貂蟬、楊貴妃、王昭君,號稱中國歷史「四大美女」。
  而事實上,「西施」到底是真有其人?或者只是美女的「代號」?有越來越多的有心人開始懷疑。
  史載:西施是春秋末年「越國苧羅人」,即現在浙江紹興諸暨地方人,但生卒年不詳。「閉月羞花」,「沉魚落雁」中的「沉魚」,講的就是西施浣沙的傳說。
  有人認為「西施」並無其人,是指在「吳越爭霸」的兩百多年前,便常出現「西施」的稱號。如「管子」一書即寫:「毛嬙、西施,天下之美人也。」可見當時的西施,與越王「句踐」時候的西施,並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。
  相傳,越王句踐用「美人計」,將西施獻給吳王「夫差」,讓吳王迷於女色,對越王解除戒心,在西施裡應外合下滅掉吳國,留下「取薪嚐膽」的淒美史話。
  當初推薦「西施」獻美的人叫「范蠡」,與西施有著一段感人愛情。吳國滅亡後,大功告成,范蠡辭拒越王獎賞,帶著西施隱性埋名,「同泛五湖而去」,終享美好姻緣。
  不過,有許多研究歷史的人卻認為,西施真實的結局沒有那樣完美。「墨子‧親土」中提到:西施因為長得太漂亮,後來被沉入水中祭水神而死。
  相對於西施的老相好「范蠡」,「史記」中提到他後來的下落「浮海出齊,變姓名。」范蠡避世到山東齊國,自號「鴟夷子」,但始終沒有提到西施,可見他們兩人並不在一起。
  西施與范蠡「泛遊五湖」也許是後人同情這位絕世佳人的悲慘命運,故而撮合西施與范蠡隱居江湖,美化姻緣的一個傳說軼聞而已。

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

自古紅顏多薄命


自古紅顏多薄命
  楊貴妃、西施、王昭君、貂蟬,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。
  楊貴妃本名楊玉環,她原本是唐玄宗李隆基兒子「壽王」李琩的妃子,但唐玄宗生性風流,竟然愛上他的兒媳婦,最後想方設法取進宮裡,發展出一段「新台之詠」不倫之戀。
  因為這段不倫戀,嚴重違反中國人的倫理道德,縱然楊玉環及萬千寵愛於一身,但她終究只能被立為「貴妃」,而無緣做一位「皇后」。
  至於楊貴妃最後的下場到底如何?其實到目前還找不到確切答案。
  歷史記載:「安史之亂」後,楊貴妃追隨唐玄宗向四川逃亡,在途經「馬嵬驛」時,禁軍發動叛變,迫使唐玄宗下旨將楊貴妃縊死,時年三十八歲。
  然而,有不少史學家認為,上吊的是替身,楊貴妃被接應逃出,隱姓埋名去做女道士。後來的唐朝詩人「白居易」在「長恨歌」就寫:「馬嵬坡下泥土中,不見玉顏空死處。」即是隱晦地反映了時人對這段歷史的真相。
  但是,也有許多人傳說,楊貴妃在時局混亂時,被日本的使節團掩護脫逃,最後是搭乘使節團的船隻,飄洋過海去了日本,定居在日本山口縣大津郡油谷町久津。她死後被葬在久津的二尊院,墳墓現在還在。
  唐玄宗也相信楊貴妃流浪到日本,曾四下派人到日本搜尋,結果「上窮碧落下黃泉,兩處茫茫皆不見。」
  自古紅顏多薄命,楊貴妃不管是三十八歲被吊死,或者亡命日本,「終年不詳」,畢竟都是悽慘下場。

有捨才有得


有捨才有得
  「機關算盡太聰明,反誤了卿卿性命。」這是「紅樓夢」書裡的一句感傷話,卻也道盡人世間「捨」與「得」的幻化與無奈。
  一個山中禪寺的小和尚,到溪澗去挑水,發現水桶裡竟然有一隻小蝌蚪,他正準備將拖著長尾巴的蝌蚪撈起,要把牠捎回小溪時,老方丈走近說:你暫且把牠帶回去,放在大湯碗裏養幾天,看看牠有什麼變化,然後再放生不遲。
  小和尚聽令不如從命,帶回寺裡養在牆角下的破水缸中,每天餵食饅頭屑,疼愛有加。
  老方丈也每過幾天就來看小蝌蚪生長情形。大概過了半個月,小蝌蚪的尾巴明顯萎縮許多,後腹也長出兩隻小腿。又過了幾天,尾巴快不見了,嘴巴下面又長出兩條小腿。老方丈每回去看蝌蚪,總是面帶慈祥,撚鬚不語。
  過了不久,蝌蚪的尾巴不見了,變成四條腿的小青蛙。老方丈這才叫小和尚帶到小溪放牠回歸自然。
  小和尚在回來的路上,看到老方丈揹著一捆樹枝,困惑地問老方丈:「您這麼大的歲數,為什麼還要砍柴火呢?」老方丈只是笑著說:「我不是去砍柴,而是去為小樹超度。樹木不像蝌蚪,雜枝就是蝌蚪的尾巴,不會自動消失,必須有人去砍除,樹木才會漂亮成長。」
  捨得,捨得,不捨何以得?
  蝌蚪捨卻尾巴,長成了青蛙;小樹捨去冗枝,長成參天大樹。
  「捨」未必是禍,「得」也不見得是福。人們往往追求「得」,卻不喜歡「捨」,斤斤計較於一絲一毫的得失,結果也喪失了許多「得」的機會。

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

青出於藍 後來居上


青出於藍 後來居上
  人固然有缺點,但也必有其本能的優點,學習別人優點的「精神」,用來彌補自己的缺失,才會有長進。
  但是,如果一位效人學士,而捨棄本身的優點長處,淪失棄守,則落得「畫虎不成反類犬」,必將一事無成。
  有些人專門喜歡講別人說過的話,高談闊論,剽取別人的高見而據為己言,被形容為「拾人牙慧」,撿別人牙齒的污穢,卻沾沾自喜。看見別人穿著亮眼得體,儀態萬千,也模仿穿著,跟著別人的言行舉止,有樣學樣,可惜「氣質」無法複製,其結果是:「邯鄲學步」,令人看了倒胃口。
  「東施效顰」,不自量力。西施本來就生得美,那怕是愁眉苦臉,給人的感覺是楚楚可憐;而東施本已醜八怪,還裝出一副可憐相,豈不更嚇人,退避三舍了!
  南北朝的周國人「翰林學士」陶穀,曾寫了一首詩調侃自己:「官職有來須與做,才能用處不憂無;堪笑翰林陶學士,一生依樣畫葫蘆。」後人就拿「依樣葫蘆」比喻處理事情,只是模仿別人的方式和做法,沒有創意,不求精進。
  例行公事,有時果然需要依循舊的老一套做參考;但是,注入一些新的點子,應該會更好、更有新機;否則,了無新意,變成臭八股,反而弄巧成拙。
  台東的「熱氣球」正夯,大家搶著學,很讓台東人覺得不是滋味。固然「熱氣球」不是台東的專利,但是具有「天時」、「地利」的條件是不爭事實,別人很難複製。今年元旦,總統府廣場舉行升旗典禮,台東縣政府提供「民富國強」、「台灣向上」兩個熱汽球,冉冉升空,做了一次成功的行銷。台東能,難道花蓮的跨年迎新活動,不能沒有更有創意的巧思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