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

三旨官員好自為之

三旨官員好自為之
文/漁樵
在中國歷史上,宋代是以「冗官」出名的,讀書人做官相當容易,所以官爵多而且爛,許多官員在其位而不謀其政。所以對這些冗官有許多貶詞:十羊九牧、貂蟬滿座、十官九胖。
宋神宗任「王珪」為相,時人則嬉稱為「三旨宰相」?他做事敷衍塞責,沒有肩膀。王珪在位十六年,不建一策。人家叫他「三旨宰相」是指:有一回上殿進呈,他說「請聖旨」,神宗不明究理,還在思索嘀咕,他便說「領聖旨」,隨後傳諭「已得聖旨」。
正如一個人的身上虱蝨子多了,就不覺得癢,宋代對冗官的作風也習以為常。有宋一代,積弱不振,尸位素餐是主因之一。龍多沒有水,難怪王安石變法遭受抵制,功敗垂成。一直到只剩半壁江山,異族入侵,依然渾渾噩噩。
「三旨宰相」有三個特點:第一是自作聰明,高人一等,把別人當傻瓜;其次為明哲保身,遇事快閃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;第三則是只圖享受,「抱定宗旨不放鬆,任爾東南西北風。」
「抱定宗旨」便是「好官我自為之」,只要保住烏紗帽,即能以不變應萬變,為所欲為。國事、天下事、關我屁事!與其苦民所苦,不如揮霍享福;民生疾苦可以不管不問,飯卻是不能不吃,覺不能不睡,出國玩樂一次都不能少。
聰明的三旨宰相,都深諳為官之道「混」字當頭,混得熟,如魚得水,左右逢源。排水溝拆建,就會得罪人,絕不敢碰。然而,即便是綠林好漢都知「拿人錢財,替人消災」,難道我們這些「三旨」官員連他們都不如嗎?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