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

精明反而成傻瓜

精明反而成傻瓜

「將本就利」從字面上的解釋是:做小生意,拿出本錢,賺取利潤。現在的涵意,泛指做生意來賺錢。
  做生意當然要先考慮「成本」,不敷成本,就要虧本;賣出的價錢超過成本,便是盈利。這個道理即是說:價格的決定,先要考慮成本,在經濟學上稱作「成本導向」、「生產者導向」。
  但是,現代的市場導向已逐漸演變成「消費者導向」,價格受消費者影響。價格太高,購買者少,到最後價格被迫下降求售。再不然,只有降低材料等級,以求企業生存。
  世界一些知名的汽車品牌,通常運用集體採購的數量優勢,要求零件供應商大幅降低以節省成本。但是,材料品質隨著降低,在使用一段時間後,頻頻發生事故,因而發生大量免費召修通告。其結果:汽車廠商信譽所造成的整體損失,絕非零件成本下降的金額所能彌補。因小失大,得不償失。
  「用多少買多少」、「需要的時候才買」、「品質優先、價格次之」,以及「只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」,做這種生意才能做好「信譽」與「商譽」。如果反其道而行,必然狀況百出,不但賠掉了老本,連信譽也丟光了。
  佔了便宜還賣乖,精明反而成傻瓜,商場是這樣,在政治上也是如此。
  一例一休,地方「諸侯」與中央不同調,反彈聲浪四起;香菸稅一下子每包調漲20元,庶民百姓譙聲不斷;同性婚姻、多元成家,家庭倫理蕩然無存;霸凌軍公教,以後誰願意從事這些行業?凡此種種,都是「不自量力」、「用不對時」、「超出能力」、「品質低劣」的傻瓜行徑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