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

不爭一時 爭千秋

不爭一時 爭千秋
文/漁樵
空氣的「氣」這個字,雖然無色、無形、無味,卻很深奧難懂。
「氣」的解釋很多種:動物呼吸靠氣,「斷氣」等於生命走到終點。有生命才有生氣,但一個人常生氣,氣色不佳,整天怒氣沖沖,就顯得沒「生氣」。人的修養功夫,表現在「氣度」,無氣概或度量小,都不是好現象。人爭一口氣,「氣短」頹喪,氣長又如何?「負氣」只能敗事。選舉比「氣勢」,氣勢磅礡固然好,但是氣燄高漲,樹大反易招風。
清朝淮陰「百一居士」寫的「壹天錄」,記下一件事:
淅江寧波城裡,開了一家草席店,老板姓張。有一天,店裡來了一位鄭先生要買一張席,問明價錢,從口袋裡掏出錢付款,結果還差四文錢。張老板要鄭先生補足,姓鄭的又補了三文,就差一文。兩人大眼瞪小眼。
其實,這一文錢鄭先生不是出不起,張老板也不會在乎,可是他們兩個人的態度很僵持,一個堅持不給,一個非要不可。於是,一言不合,動起手腳。鄭某勢單力薄,被打傷了。負傷回家,親朋好友知道他被打傷,呼朋引類,一班人馬回到店砸店搗毀。
事後,張老板很後悔:「我又不在乎那一文錢,主要是為了爭口氣。」鄭先生也很懊惱:「為了少給一文錢,被打得鼻青臉腫,實在不值得!」兩個人「早知如此,何必當初!」
氣,當然要爭,但要看值不值得。計算一下利弊得失,斟酌幾回手殺技巧,「烈士讓千乘,貪夫爭一文。」選縣長亦復如此,有人負氣脫覺出走;有人忍氣吞聲,寧受逐門屈辱;卻也有人正當意氣風發,殊不知,螳螂捕蟬,「北機」三案在後掣肘。
吵,嘴無好話,動手有傷害。狃於爭氣,不但體無完膚,也傷了聲譽,到底有沒有真正的贏家?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