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

隨波逐流 盲目從眾

隨波逐流 盲目從眾

「鰷魚」是淡水魚,體狹長,好群游。
  人類學家曾經對鰷魚作過一種實驗,用來解釋人類的行為模式。研究的結論,發現人類與其他生物,事實上具有某些共通性特徵。鰷魚的實驗,至少為人類提供一個警示。
  鰷魚是一種群居的魚類,這是因為牠們有一隻活動力較強的首領,其他的鰷魚便追隨在後,形成馬首是瞻的群體秩序。
  這個實驗裡,是研究人員將一條鰷魚的腦部抽出腦髓,再放入水中時,這條無腦魚就不再游回群體,而是隨心所欲四處遊蕩。令人驚訝的是,其他鰷魚這時都盲目地跟隨在後,使得這條無腦魚一下子成為魚群的新領導者。
  拿這種無腦試驗來解釋人類的行為,可能有點不倫不類;但是,這也清楚提醒我們,人類也有「隨大流」的盲從性。
  在我們的生活中,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不同程度的「從眾」傾向,總是「西瓜偎大邊」傾向於順應大多數人的想法或態度與作為,以證明自己並不孤立。
  「人多力量大」,人多勢眾的本身就是一種說服力,很少人能夠在眾口一詞的情勢下,還堅持自己的不同意見,以免觸犯眾怒,被人誤認為是「冒天下之大不韙」。因此,往往改變初衷,隨波逐流。
  隨大流如果是順乎潮流,循社會變遷朝正向進行,應該合理;可是,一旦這個大流是逆行,是對社會變遷無益有害的反動,如聚眾示威、飆車、奢華淫亂、賄選、貪腐、賺黑心錢,我們就必須擺脫盲目從眾,堅持做自己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