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

書到用時方恨少

書到用時方恨少

美學家「朱光潛」說:看「古松」的態度有三種。一種是實用價值的眼光看古松的用途;一主是用植物學家的眼光看古松的生態環境;一種是以美學的眼光去看古松的蒼勁。
  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古松,就有不一樣的感受。
  春秋戰國時,一位魯國人拿長竹竿要進城門,因為竹竿太長,無論豎著拿或橫著拿,都沒法進去,計無可施。
  正好在這個時候,有一位老先生對他說:「我雖然不是什麼事都懂的博學之士,但見過的事可多了。你為什麼不用鋸子,把竹竿從中間鋸成兩段,這樣就可以輕易帶進城裡去。」
  魯人聽話行事,果然順利達成,皆大歡喜。
  表面上看,這個魯人不知變通,傻裡傻氣;而那位自作聰明「事情看多了」的老先生,自己荒唐,卻一副老氣橫秋的模樣,也令人好笑。其實,換成任何一位小孩子,都可能把長竿一頭前,一頭後,就可以直通城門,根本無須費那麼大的勁,一下子直拿,一下子橫拿,甚至拿鋸子截成兩截。魯人和老先生這兩人,實在無聊透頂又滑稽。
  把這件拿長竿進城門的事分開來看,直的進去是一個方法;橫著拿也是一個方法;再不然,鋸成兩段也不失一個方法。魯人只知橫豎拿,老先生也想到用鋸子斷竿,他們未免不夠靈活,「阿達馬孔古里」,為什麼他們會沒想到第四種方法:「一前一後」就可輕易解決難題呢?
  復興航空墜入基隆河飛安搶救,第一時間柯文哲推托抱怨首都無前例,一籌莫展,慌了手腳,還責怪沒有SOP;北市副市長現場指揮,只會拚命埋頭滑手機找資訊。可以說北市的正副市長都是「無頭蒼蠅」,他們跟故事裡的魯人和老先生,又有什麼兩樣?「書到用時方恨少」,不是嗎?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