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

東遊記 借古諷今

東遊記 借古諷今

曾任中研院院士的「許倬雲」博士,是國內知名度極高的歷史學家。
  許院士有感於台灣因經濟的快速成長而導致倫理蕩然,所以借筆抒懷,寓意假託,用傳統章回體小說方式寫成一本「東遊記」。這本小說再度創造了二十一世紀的孫悟空「孫心如」,借心猿口中,以沉痛和詼諧語氣,敷陳人生道理。
  明朝吳承恩所著的「西遊記」,是以將近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太平盛世為背景;而許倬雲寫的「東遊記」,則以現代的台灣社會為主軸。
  許倬雲以儒家的忠恕之道為此書的中心思想,經由孫悟空化身的「孫心如」,以及土地公化身的「辜廷」等人加以實踐,期待在降除群妖後,得以挽救喪失的人心。
  在「東遊記」第八回中的「孟中醒」,是財主的第三代紈袴子弟,好大喜功。在企業界仗著財大氣粗,玩陰謀,耍手段,意圖將十餘家公司吃下。不過,此人本性尚存,猶可救藥,「孫心如」乃在一次餐會後,對他丟了一隻瞌睡蟲,再借「孟中醒」於夢中予以點化。這段故事,旨在寄語企業界,應本著社會良心,正派經營。
  書中第十三回合,借嬰靈問題探討醫術醫德之醫療倫理。「孫心如」在遍訪四位名醫後如此說:「中國有句古話,強調醫者要有割股之心。當然不是真要醫生割股當藥,而是要盡力幫助病人;至於是否盡力,就各憑良心了。」
  「東遊記」以人心為主要寫作觀點,著墨於「人的意味」。台灣假油、塑化劑、防腐劑、色素、假澱粉,假得亂七八糟,這又是許倬雲所未見過的,要不然也一定會列入題材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